張娟
【摘要】在我國的新課程標準中,明確的規定了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小學的古詩詞教學已經得到了廣大小學教師的廣泛關注,并取得了較好的教研成果,但是,其在實際的教學應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切實的研究與解決。文章主要研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教研改革 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64-02
引言: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更好的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對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實踐,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以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推進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意義
古詩詞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形式,其中蘊含著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精華,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弘揚民族精神
古詩詞,在內涵方面深刻的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對社會、對世界的認識,蘊含著大量優秀民族文化的精髓。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育,能夠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產生強烈的興趣,樹立起為祖國自豪、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的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在《示兒》中,就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精神,這些都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感染學生,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
(二)培養審美能力
詩歌是最美麗的語言,我國的古代詩歌,具有其它國外詩歌所不具備的節奏美、韻律美、意境美、哲理美。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句,就極富韻律美與節奏美。小學生在審美能力方面還比較薄弱,屬于審美能力初步形成時期。這一階段,學生的審美情趣會隨著周圍環境以及接受內容的影響發生極大的變化。而利用古詩詞教學,能夠對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行合理的熏陶,促進其審美能力的健康發展。
(三)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語文教學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文學素養,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雖然只是學生培養的初級階段。但是,小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使其形成基本的文學素養,為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雖然,古詩詞是我國偉大的文化結晶,具有獨特的藝術美感,但是,對于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都相對較為薄弱的小學生來說,古詩詞內容復雜,內涵深奧,掌握起來非常困難。對此,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立足現代化的教育觀念,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營造相應的文化氛圍
古詩詞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優秀結晶,其往往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對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些文化內涵充分的展現出來,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以此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詩中的文化意境,以此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1]。例如:在進行《詠柳》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一片柳樹林中進行教學,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春天柳樹的姿態,直觀的感受到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同時,教師還可以請學生在柳樹下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營造更加真實的文化氛圍,將詩中的意境更加具體的展示在學生面前。
(二)創新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中心,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很難得到發揮。在這樣的課堂實際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的創新性都會受到極大的打擊,造成學習效果的低下、課堂氛圍的僵硬,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此,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開展創新的課堂教學。例如:在進行《尋隱者不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詩人與童子,感受詩人在寫作時的客觀心理感情,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堅持以讀為本
古詩詞不同于其它的文體,其內在含義比較深刻,學生很難直觀的對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行提取。并且,古詩詞具有突出的韻律美以及節奏美,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閱讀來體會。對此,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閱讀為本,通過大量的閱讀,使學生逐漸的理解文本中的實際意義。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教師可以創新的開展閱讀活動。例如:在進行《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邊朗讀,邊將詩中的內容表演出來。如此,保證了閱讀量,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作為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結晶,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價值,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正確認識古詩詞教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創新教學方式,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冒石宏.在恬靜中走進詩詞的“四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09,31: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