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珍珍+彭波+李慧
【摘要】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潮流與新時態,團中央學校部推行了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為在新時期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第一課堂”之外的新載體新平臺。如何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當代高校的關鍵任務和重要使命。
【關鍵詞】第二課堂 成績單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90-02
一、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新時期下,多元文化的交匯相融帶來思想的不斷變革,復雜的國際勢力在互聯網的新媒體中爭奪話語權,高校作為知識分子與活力青年的集聚地,處于意識形態交鋒的風頭浪尖,為應對新形勢,2016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問題,即“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以文化人,樹立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高等教育的戰略高度,明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總體任務與具體要求,為加強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創新,高等院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以德育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文化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全程全方位的立體育人機制,形成協調聯動效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和落實在大學生在校教育的各個階段,開創高等學校教育發展的新時代。
二、切實發揮高校“第二課堂成績單” 制度的“牛鼻子作用”
為推動和深化高校共青團改革,團中央學校部逐步推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結合高校的團學工作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對第二課堂活動進行分類整合和系統構建,將第二課堂項目分為“思想成長”、“實踐實習”、“志愿公益”、“創新創業”等多項模塊,以高校團委為實施方,協調聯系多方部門,以網絡化數據管理為實施途徑,根據學生參與的情況,建立科學、有效的記錄評價體系,形成有特色、有效率的“第二課堂成績單”,為用人單位提供人才選聘可參考的有力依據,為高校團學組織提供規范工作的創新機制,為高校在校生提供綜合素質提升的明確方向。因此,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在人才培養上具有凝聚青年的組織優勢、促進全面發展的資源優勢,在高校共青團改革中發揮著“牛鼻子”的關鍵作用。同時也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除“第一課堂”之外的新陣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課外活動之中,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視野、新途徑、新方法。
三、蓬勃發展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1.強化引領,加強新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有理想有信念的新青年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學校黨建的關鍵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要堅持學校黨委的領導,切實發揮學校黨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在“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校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以校團委為實施中心,統一思想,加強引導,切實發揮各級各類團學組織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幫助廣大青年學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2.釋放活力,發揮學生主體主人翁作用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教育的延伸與擴展,是凝聚青年智慧,釋放青春活力,發揮學生主動積極性的課外平臺;是以學生為主體,服務學生引領學生成長的課外途徑;是密切聯系新青年特點,因勢而新與時俱進的彈性空間。因此,第二課堂將會以學生為中心,切實發揮學生的主人翁作用。
3.以文化人,探索靈活多樣的教育模式
(1)傳統文化教育。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引入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課程,開展禮敬中華弘揚傳統文化活動,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進心田,汲取傳統文化養分,修身養性,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馬列主義教育。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青年學子,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貫徹落實黨的方針路線,主動運用馬列主義原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3)愛國主義教育。利用紅色社團,創新活動模式,通過情景演繹、戶外拓展、微電影等形式重溫中國史、革命史;結合地域資源,參觀革命紀念地、紅色基地,尋訪抗戰老兵、對話優秀黨員,傳承革命精神;觀看《榜樣》等紀錄片,學習榜樣力量;增進愛國、榮國意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注重基層黨團支部建設,深入開展理想道德教育活動,提高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提升個人素養。引導學生志愿公益,以實際行動反饋社會,奉獻社會,以實際行動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管理數據,構建科學的認證評估體系
厘清工作內容,明晰工作導向,探索科學的記錄、審核、評價和分析反饋機制,明確記錄的負責人、方式、標準和評定辦法。以記錄式的形式,對學生參與的活動等級、類別等進行客觀的記錄,以學分式的方法,對學生參與的活動進行學時和成績的轉換,最后根據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描述性評價,形成評估報告,做好網絡平臺的建設與管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并通過數據分析及時地進行信息反饋和優化完善。同時,分段分層次進行工作考核,反思總結,優化提高,推動“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進行和穩步發展。
四、積極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聯動機制
1.統籌部署,營造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站在“大思政”“大德育”的高度,結合學校特色與專業特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黨委政治核心,統一思想,明確內容,實現各部門、各環節的緊密對接,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聯動機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工作水平。endprint
2.立德樹人,加強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參與主體,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與保障。首先,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配置相應數量的一線專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兼職班主任、心理咨詢師等思政教師隊伍,保證數量充足、業務精良,滿足學生在不同時期的成長需求。其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四個統一”認識,即“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以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切實發揮教師隊伍的示范性和榜樣性。之后,進一步打造思政教育科研平臺,提供思政教師隊伍的進修培訓機會,以服務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目標、以解決實際問題、難點問題為導向、以國家、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等重大研究項目申報為抓手,孕育一批有特色、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帶動一批有作為、有能力的教師骨干,逐步提高思政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
3.加強管理,打造正能量思想文化陣地
搭建第二課堂思政教育多方位、立體式宣傳矩陣,加強對講座、論壇、校報、廣播臺等媒體的審查,完善輿論監管和重大事件反應機制,切實做好傳統媒體建設工作。針對新媒體宣傳途徑,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理性、適度的用網習慣。制作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網絡用語的新媒體作品,以學生愿聽、想聽的語言和文字,傳播正向思想與言論,掌握網絡陣地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4.考核評價,健全思政教育的評估制度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將思政教育抓在前、行在首,積極協調多方資源多方部門,形成校-院(系)-基層黨團組織三級聯動,加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聯系互動,打造全程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將思政教育作為相關部門考核的重要內容與關鍵指標,抓好教師與學生兩大主體,將思想政治表現和職業道德,作為教師準入和教師資格審核的首要因素,作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的重要內容,健全高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多方參與的監督制度,完善優秀表彰獎勵,違規懲處解聘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學生成長的第一課,以第二課堂“思想成長”模塊為基點,將思政教育輻射至課外活動全方面,探索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點評的學生思政表現評價體系,樹立優秀青年學子典型,表彰獎勵先進集體個人,教育幫扶落后青年,以貼近生活的實例,以真誠關愛的談心活動來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化解矛盾,養成自尊、自愛、自信的良好品格和陽光、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EB/OL]. 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2082/zl_2016n/2016_zl62/201612/t20161212_291557.html, 2016-12-12.
[2]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試點工作實施辦法[EB/OL].http://tw.hebtu.edu.cn/a/2016/11/24/20161124190727.html, 2016-11-24.
[3]共青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印發《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中青聯發,2016-11-14.
[4]徐倩倩.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高校共青團融入人才培養新體系[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17,27(2):14-17.
[5]趙曉宇.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工作開展的載體初探[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 2016(4):65-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