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強
摘 要:傳統教育教學下,初中數學教學往往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強行向學生灌輸知識,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不注重學生數學技能的培養。所以,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嘗試與改進,選擇與初中生認知能力相當的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倡導與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于此,將針對合作探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進行有效探討。
關鍵詞:合作探究;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所謂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其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將針對合作探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進行簡要探討。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作為一門極具邏輯性與實踐性的基礎性學科,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這一階段的數學教學難免顯得枯燥、乏味,如果長期下去,教師采用的都是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難免會使整個課堂教學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面,營造出一種緊張、壓抑的學習氛圍。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轉變教學方式,借助現代教育教學下運用最為廣泛的合作探究學習,創設合作探究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動態性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感官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讓其將更多的注意力花在學習上,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執教“與圓的位置關系”一節時,教師可這樣創設合作教學情境:“同學們,請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小組成員一起探討一下直線與圓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合作學習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感官情緒,誘發學生主動學習,讓其能夠在自主合作與主動探究中實現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構建教學任務,引導合作探究
學習興趣的激發只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想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合作探究教學,需要教師進一步構建教學任務,組織與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將這種合作教學滲透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具體而言,首先需要教師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并結合全體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創設任務;緊接著需要把握教學時機,及時地將教學任務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初步認識”一節時,由于這一章節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于平面圖形以及立體圖形的認識。對此,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對校園的全面觀察與探究,在規定的時間內統計出所有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圓形的數量,并同時統計出所有球體、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數量,看哪一小組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統計出來,并對此進行獎勵。這種帶有具體要求的教學任務,需要學生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形式才能有效展開,才能喚起其學習的欲望,以此才能有效將合作探究學習滲透其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精神。
三、重視實踐操作,培養探究能力
初中數學不僅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還具有一定的實踐性,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歸于生活,可見,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我們的實踐操作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這往往也是大部分教師容易忽視的一個點,只注重自己主導地位的發揮,全然不顧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而學生沒有真正參與教學,勢必不會真正地將課堂教學中所傳授的知識轉化為自己所有。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著重改變這種教學心態,通過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將課堂重新歸還學生,加強學生在學習中的實踐操作,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將相關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相應的實踐技能。唯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參與其中,才能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才會取得較為理想的結果,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實踐參與,還有另外一個優點在于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實物,讓學生在直觀感受與體驗中感受到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與魅力,從而有助于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與發展,讓學生真正在學中做、做中學,以此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能力。
綜上所述,合作探究是21世紀教育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被廣大教師運用到各大學科的教育教學中。數學作為中學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更應當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通過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并在不斷的實踐與鍛煉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讓其能夠不斷進步與發展,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賀建強.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鞏雪.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6(32):126-127.
[3]謝玉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