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巍巍
摘 要:新型的教學觀念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因而新課改的要求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教育改革中較為提倡的,強調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這一點是與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教學的被動者相區別的;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可以說學習的主動權是把握在學生自己手里的。學生自主學習,并不僅僅是指完全放任的自由學習,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動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學生獲得主動發展權。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是當前改革的重點,就此問題來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教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并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符合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義的理論要求,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積極性,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得學生在思維、情感和價值觀方面長足發展。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在于營造課堂的教學氛圍,并改善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第一,營造良好民主的師生關系。我們對于教師的分類可以分為放任型、權威型和民主型三種,民主型的師生關系對于創設有效情境,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存在差距的,一般學生對教師都存在著敬畏心理,不敢在教師面前表達自己的看法,完全遵照教師的指令進行教學活動,這樣就很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使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乏味。教師要主動改變這種情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特征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以朋友的關系相處。第二,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自主學習不是在緊張、壓抑的課堂中進行的,必須創設輕松自由的環境,要求教師在注重全體學生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自由發言;對于每一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有較大進步的同學也給予表揚,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樹立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對于個別學生,教師也要耐心傾聽、循循善誘,真正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平等。
二、實施自主學法,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學生自主學習觀念的樹立要通過教師、學生兩方面共同努力,教師要調整好自身的位置,將自己的地位放置于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方向,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領導者,同時學生要樹立正確的觀念,改變現有的學習方法,將傳統的被動型學習轉變為主動接收、探索發現型的學習;多采用情境教學法和目標教學法,不能單單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目的有一定的了解認識,學生也要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每個環節。首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探討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通過本節課對問題的解決和探索體現出來的。教師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總目標,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方向有一個明確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將總目標分為具體的每個環節,在每一個環節中將不同的要求,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明確。明確教學目標,可以將學生置身于教學活動的第一位,幫助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主動思考,學生可以在對問題的解決中自行發現問題,提出假設,改正錯誤并最終得出結論,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思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現對問題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實現教學模式多樣化的同時,也要使知識的展現方法多樣化,在對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配合多媒體的使用、學生實踐、交流探索、游戲活動等,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感受數學教學的思維美、結構美。
三、自主合作教學模式,課內外相聯系
學生自主教學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完成的,要注重小組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以及課內外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重要作用。第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采用競爭機制,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鑒于每個人的心理特征和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在自主學習中加以小組合作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于某些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交流進行解決,并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彼此的觀點和看法,最終形成自己的認識,引導學生樹立多方面觀察事物的觀念,并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表達能力。第二,將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學生自主意識的建立,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生活實踐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形成較強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對信息的收集處理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能學的基礎上會學,并熱愛學習,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麗萍.發揮實驗教材優勢,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10).
[2]張炎.讓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走上理性化軌道[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10).
[3]楊華聰.合作學習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