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摘 要:兒童畫是小學階段學生參與到美術學習、激發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到情景的創設與學生想象力的激發,在選材內容上盡可能選擇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環節,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等,這些細節的關注,能夠為小學美術兒童畫的創作與創新帶來啟發。
關鍵詞:小學美術;兒童畫;創作
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審美能力、想象能力的全面培養,這些都是比繪畫技巧更為重要的環節。兒童畫是指兒童在自己想象力激發的情況下展開的繪畫,盡管在繪畫技巧方法上略顯生澀,但是反映著學生想象力的發展,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關注,最終實現學生的美術能力、審美能力、想象能力的全面發展,符合當代美術教學的需求,本文即針對兒童畫的創作教學展開討論。
一、注重教學情景的創設
情景創設與想象力的激發是兒童畫教學的關鍵所在,而這種情景的創設需要教師作出努力。教師可以嘗試以故事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情景,將故事的形式帶入到課堂中,通過繪聲繪色的講述,將學生的思路代入到課堂中,使學生真正跟著教師的講解有所想象。語言的講解本身有著自身的優勢,能夠以寥寥數語描繪出場面,而具體的場景,又需要學生有所想象,自主嘗試,這些都為學生的繪畫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除了直接的故事場景帶入,還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將生活場景提出并擺在學生面前,鼓勵學生去回憶,針對這一場景能夠想到什么,并且集成繪畫。在課堂繪畫過程中,也可以通過音樂等形式對學生造成啟發,如在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一歌時,學生就能夠在歡快的歌曲中,將自己想象成那個采蘑菇的小姑娘,去感受泥土的芬芳,感受雨后的滋潤,感受到風吹過,鳥飛過……這些當然都是學生自主想象的結果,也正是情景發展的關鍵所在。美術情景的創設,盡量避免直接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想象空間。
二、啟發孩子的想象力
小學階段是幼兒想象力發展的關鍵所在,正處于想象力豐富而持續性弱的階段,對于新鮮事物有極大的興趣,但是真正具體到教學中又顯得耐心不足。在當前教學中,啟發孩子的想象力是兒童畫教學的又一重要環節。這里以某一節課為例:某節課讓學生繪畫《熱鬧的街市》,此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如提出一些問題:你印象中的熱鬧的街市是什么樣子?除了人多以外,還有哪些特點能夠體現出街市的熱鬧?如何使人一眼就能從畫面上辨認出你畫的是街市?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能夠將學生代入到思考中,最終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全面思考與發展,除此之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尋找切入點,將學術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的想象中。如適當地引入一些文學的內容,以小學教材中的課文為例,《雪地上的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這些內容,就可以帶入到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啟發。在學生缺乏思路的時候,也可以嘗試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給學生帶來色彩的沖擊與體驗,激發他們美術創作的欲望,完成兒童畫的繪畫。
三、在內容上進行創新篩選
在內容選擇上,要注意到自由畫和命題畫之間的比例。由于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幼兒對世界的認知還比較少,想象力正處于旺盛的階段,只要稍加啟示,就能創作出色彩豐富的作品,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就在于對生活的認知比較薄弱,缺乏現實基礎,在技巧的把握等方面也生澀匱乏[1]。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規范命題畫和自由畫的比例,能夠使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其中命題畫正是用以鍛煉學生的繪畫技巧和觀察生活能力的。除此之外,在內容的具體選擇中,可以增加故事畫和科幻畫的內容,故事畫自帶情境,使學生樂于畫也樂于想象;而科幻畫貴在想象與創新,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全面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在內容上進行合理的篩選,為學生選擇適合兒童畫創作的內容,能夠激發幼兒參與到創作中的興趣[2]。
四、鼓勵學生觀察生活
兒童畫的創作,其基礎仍然在于對生活的觀察,前文提到的《熱鬧的街市》的創作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啟發學生,其基礎就是對生活的觀察。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參與到觀察生活中,能夠使學生更多地關注到生活的發展,發現生活中的美,這也是美術教學的真諦所在。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參觀博物館,欣賞一定的美術作品,觀察生活四季的變化等,并且啟發學生進行兒童畫的創作。除此之外,還要鼓勵幼兒嘗試繪畫日記、速寫等的創作,將兒童畫的創作融入日常[3]。
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兒童畫展開教學,需要教師全面關注到學生的成長,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啟示,在情境創設和想象力啟發中著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關注,全面推動現代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啟發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并且將兒童畫創作作為學生日常習慣進行培養,巧妙融入生活中,激發生活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丁雋.小學美術創作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12):76-77.
[2]呂婷.淺談小學美術創作畫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基礎版),2012,16(7):54-55.
[3]李學會.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兒童畫創作與指導[J].儷人(教師),2015,17(6):5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