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學習為中心作為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的基本教學理念,其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人,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跟上新時代高速發展的步伐,在課堂上應用新的教育教學思維,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平臺,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受益。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中心;自主探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三種學習方式都需要建立在以學習為中心的基礎之上,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為高效數學課堂的實現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如何構建以學習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行簡單介紹,期望讀者有所收獲。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養,為構建以學習為中心的數學課堂做好保障工作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高素養的教師具有很強的教師人格魅力,他們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感到數學課充滿樂趣,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課。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現代的教育思想理念、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創新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質。
二、應用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構建“以學習為中心”的數學課堂做好基礎工作
教學方法實施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高效課堂學生的學習效果,選用正確的教學方法顯得非常重要。下面筆者從動手操作與自主探究兩個方面分析。
1.動手操作的實踐
動手操作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習數學,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學生學會了合作。
例如在小學數學蘇教版“長方體的體積”教學中,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想: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長方體的哪些量有關系?學生通過對長方體特點的了解,很快就猜到:長方體的體積和長方體的長、高有關,有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想象能力。
第二步:讓學生用課前準備的12個棱長為1cm的正方體動手拼成長方體,邊拼邊想拼成大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體積是多少?它和拼成大長方體的長、寬、高是什么關系?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得出結論——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啟發了學生的主動探究思維。
第三步:教師出示課件,驗證學生猜想和學生動手操作的結論。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驗證了開始的猜想:長方體的體積和長方體的長、寬、高有關,并且等于長、寬、高的乘積。課堂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教師引導。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理念,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2.自主探究的實施
自主探究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并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形式。所以,教師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有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而且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教材“11—20各數的認識”時,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們可以利用發獎品為導線引入,從讓學生先行取六支鉛筆到取十支鉛筆,教學銜接自然流暢,十支鉛筆的兩種取法:一種是一支一支的取,取十支,即10個一,另一種是一下取1捆,即一個十,對比這兩種取法,都是正確的。在這樣的兩種取法里面就滲透著一個數學知識“十進制”,并且老師帶著學生用皮筋把10個一根捆成了1捆,邊動手邊感知10個一就是1個十。之后的教學11、12等數量,老師可以讓學生一邊擺小棒,一邊說出自己的擺法,整節課都以學生動手感知,動腦思考為主,學生收獲的不僅只是教學的知識和結論,更重要的是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有效體現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思想。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指引下,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在高效課堂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加強師生之間感情溝通,架設師生之間的友誼橋梁,從而產生一個和諧、積極而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接受并掌握新生事物,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73-74.
[2]曲洪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的實施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3(12):61-62.
[3]伏榮超,徐武漢.新課程理念下的討論式教學與主體參與[J].中國教育學刊,2004(11):19-22.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實踐與研究》。
作者簡介:王品康(1970—)男,漢族,福建省福鼎市人,本科,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與課題研究。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