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風
摘 要:標準成本制度在我國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能夠有效控制成本,增加企業獲取的利潤,使得企業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本文先是概述了標準成本制度,并且詳細闡述了標準成本制度在我國企業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關鍵詞:標準成本制度;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標準成本制度概念與特點
標準成本指的是單位產品生產的預估成本,企業在特定條件的基礎上,預測可實現的成本目標,需通過實地調查、精確分析和技術測定等進行確定,以對實際成本進行評價,對工作效率進行衡量。標準成本制度指的是以標準成本為中心的作業指標、技術指標等一系列指標進行編制的一種制度,能夠有機統一企業成本中的反饋控制、前饋控制與核算功能,屬于成本控制系統的一種。
標準成本制度方便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企業決策以及理清責任等,普遍具備科學性、整合性、差異針對性以及多樣性等特點。標準成本杜絕浪費現象,并考慮了基本耗費,不僅參考了平均數值,還排除了生產過程中的異常情況。標準成本制度有機結合成本費用歸集、報表輸出以及成本費用分配等,將其統一成一個整體,在面對企業生產的差異時,會根據差異進行針對性分配,并積極查找差異原因。標準成本管理的內容多樣化,可依靠計算機系統完成,以簡化財務人員的工作步驟,降低工作量。
標準成本制度在我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標準成本編制缺乏合理性
由于現階段標準成本制度在我國應用的時間較短,實際經驗嚴重不足,再加上國內經濟環境與國外存在很大差異性,導致我國標準成本編制中存在多種不合理現象。例如:未規范與統一企業的成本代碼,導致各個企業之間的代碼差異性明顯,無法實施統一管理。由于預算口徑方面也未能實現統一,因此其差異性也很明顯。而且,標準成本制度在應用過程中,涉及多個部門,極容易出現部門、工作人員之間的不協調,需要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以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不重視成本核算
現階段,我國的企業均現代化發展,但是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不高,雖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應用了標準成本制度,但是多數企業的標準成本制度應用還流于形式,沒有實施深層次的管理與應用,嚴重影響了標準成本制度的應用效果。此外,企業在標準成本制度應用過程中,會發現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存在差異,需找出存在差異的原因,并及時糾正,但是我國的多數企業并未清楚地認識這一點,導致成本控制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普遍將事中控制認為是事后控制,對標準成本制度的應用產生不良影響。
未明確責任
標準成本制度涉及多種內容,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多個部門參與,若是各個部門之間未能進行詳細的溝通與協調,會導致數據口徑、數據格式不統一,影響部門間的數據共享。而且,在相關規章制度中也沒有針對標準與性質進行明確規定,導致部門標準多種多樣,沒有體現標準成本制度應用的優越性,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水平提升也未能達到預期的期望值。
標準成本制度應用中問題的有效解決措施
全員樹立標準成本意識
在企業生產過程中,要對成本指標進行分割,以保證人人有指標,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編制獎懲制度,以牢固樹立全員標準成本意識。其次,積極宣傳標準成本制度,使全員真正理解成本管理制度,并貫徹落實,相互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以提高配合度。尤其是一線班組長,要詳細了解標準成本制度思路,以管理一線人員為主,從根本上降低成本,全員參與標準成本制度的執行,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明確成本責任與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主要是進行成本收集的一個基本單位,是由一種或者是多種活動組成,具備以下三種特點:第一,成本責任范圍小;第二,明確劃分責任界限;第三,由主管負責責任管理。成本中心又分為服務中心、生產中心與輔助中心。在成本核算過程中,需要詳細了解所有成本項目的明細,區域不同,成本項目明細也各不相同,基本可概括為以下幾大類:直接輔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直接原材料、直接燃動力等,以此為基礎,在成本中心費用和責任之間建立聯系,以提高標準成本制度的運行效果與工作效率。
突出成本控制重點
成本控制以構建成本中心為基礎,成本控制負責人需查找自己負責區域中單價高、浪費嚴重或者是原材料用量大的項目,并將其作為重點控制對象,以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重點控制對象在實際控制過程中,需指派專人負責,并攻克科技關,自主管理,同時提出合理化建議,按月進行項目進度跟蹤,以保證企業獲取的經濟效益。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成本管理日漸受到重視,進行成本核算,能夠最大化地發揮成本控制、成本預測與成本分析等的作用,并有機聯系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以保證成本差異分析的順利進行。
(作者單位:山東東岳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參考文獻】
[1]王斗霜.論標準成本制度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6(29).
[2]陸來安.關于標準成本制度及其應用研究[J].金融經濟,2012(22).
[3]吳瑋.標準成本制度在工業企業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