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春 盛潔
摘 要: 智能化背景下,社會對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技能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這對應用型本科的實踐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對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研究現狀的描述,提出智能化背景下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意見。
關鍵詞: 智能化 財務管理專業 應用型本科 校內實踐基地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教學”引發了教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由此,網絡課堂取代面對面課堂又一次引發學術界的熱議,但是熱議并不是結果,面對面教學地位依然未能被撼動。近年來,由“VR+智能手機”的發展,接著VR走近旅游,“VR+旅游”除了帶動旅游業的發展,讓人們再次正視現代的智能化技術。那么,“VR+教學”是否能帶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呢?在智能化背景下,社會實踐和學校理論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斷層,如何將這一斷層完美地銜接成為應用型本科實現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聚焦于市場需求量大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即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除了實踐課堂上的案例教學分析,更需要學生進入特定的工作情境,進行虛擬現實模擬實踐訓練。而特定的工作情境除了真實的企業環境相吻合外,學校建立的實踐教學基地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相對于校外實踐脫離課本、脫離教師監控等缺點,校內實踐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實踐的監督和管理。
但是,由于現階段應用型本科教學目標、教學方向等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校內實踐基地建設自然處于探索階段,要么模仿教學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實踐基地建設模式,要么由于經費問題只建校外實踐基地不建校內實踐基地。不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不適用于應用型本科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相對于理工類專業實踐操作性強的問題,文科類專業實踐性相對來說比較抽象,而財務管理專業作為財務類專業中更高層次的專業,由于理論教學深度還有待發展,加上財務管理實踐教學一直被部分教師誤認為理論知識的傳授高于實踐學習的指導,因此財務管理專業的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就顯得極為匱乏。但是,隨著財務管理專業的發展,企業對相應人才的需求顯得更加迫切,應用型本科作為與市場一對一輸出人才的人才庫,有必要從社會市場需求角度出發為社會奉獻力量。本文從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研究現狀出發,探討智能化背景下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意見。
二、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研究現狀
已有文獻關于應用型本科校內實踐基地的研究不多,也不夠全面,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中一類以某個省份或某個專業應用型本科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涵蓋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建設原則、建設形式等。另一類則以某一具體的應用型本科為研究對象,具體介紹這些院校的校內實踐基地的各方面建設情況。以下是兩類文獻相關內容的更詳細介紹:
蔡旺清和蔡旺(2012)主要研究了廣西新建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就現存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1]。陳思思(2016)通過調查陜西幾所應用型本科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情況后,對校內實踐建設中經費投入、管理水平、師資力量和實訓內容等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意見[2]。劉曉曉等(2017)就信息類專業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工作提出了諸如加強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培養、開展全方位宣傳、調動青年教師積極性等建議[3]。李昌鋒(2013)基于思想政治理論專業探討了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原則、形式及內容[4]。
李云波(2013)提出了應用型高校文科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思路,并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文科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為例進行了具體的概述,具體有建設思路和典型的校內實訓室介紹[5]。葉潔云、朱志云和汪志剛(2017)介紹了江西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內容,具體包括硬件與培養經費的投入、良好的管理機制和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6]。瞿偉等(2017)以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模式為研究對象,概括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內實踐基地的幾種建設模式,有校企研發平臺模式、校辦產業模式、市場化模式和仿真模擬模式等[7]。
現有文獻只有經管類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與本文的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最接近,其他專業或其他學校的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并不能直接運用于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建設中。再者,智能化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不能脫離、落后于社會進步。因此,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既要跟進社會現實,又要有利于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市場急需的財務管理實踐技能。
三、智能化背景下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的探討
在這個智能化高科技不斷充斥消費者生活的時代,應用型本科要培養出擁有財務管理實踐技能的人才,除了需要不斷革新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知識外,更需要完善校內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一)軟硬件的最大化利用,確保資源的節約。
軟硬件投入不足是大多數應用型本科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的普遍問題,而資金不足是影響軟硬件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機器設備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如何在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實驗設備投入成為現今一些應用型本科急需解決的問題。鑒于目前校內實踐基地的專業使用單一化原則,學校可以集中利用資源,如建立多專業共享的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多個專業共享一個大的實踐教學基地,實現資源的交叉利用,如針對財務管理專業,除了建立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實踐基地外,還可以建設財務管理、會計、企業管理等多個專業共享的校內實訓實踐基地,如建立管理綜合實驗室,供會計、財務管理、企業管理等多個專業共同交錯使用。
其次,在智能化高科技背景下,為了不讓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脫離、落后于社會現實。學校可以利用上述實驗室建設節約下的資金專門用于建設創新實驗室,這一創新實驗室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創新實驗室,要求內部結構很容易整改,以便不同專業共同使用,且適應不同的技術環境要求。根據現階段的創新科技環境,將這一創新實驗室打造成一個VR體驗室將是不錯的方案。VR技術將現實的情境真實地體現在虛擬情境中,獲得真實的體驗,既然財務管理的校外實踐存在困難,就讓學生的校外實踐轉化為校內實踐,并將這筆省下來的校外實踐費用轉化為校內實踐經費。
(二)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確保實踐有效運行。
為規范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管理,建立“以學生為主導,以模擬實踐為目的”的運行管理模式。可效仿企業的工作環境和管理機制,由專業教師擔任第一領導人,統領財務管理實踐基地的管理,專業學生擔任第二負責人,進行實踐基地的明細管理[2]。具體操作如下:成立專業管理委員會,由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組建,專門負責財務管理專業實踐基地的日常管理,并制定基地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各方責任、義務和權利等;其次,搭建學生實踐基地管理平臺,選派財務管理專業優秀學生進行平臺的建設和維護、實踐基地信息的傳遞等,實現基地的有效長久運行[6]。針對共享實踐基地,則可以通過成立院級聯合管理委員會,由各個專業選派教師組建,同時平臺的管理由各個專業選派優秀學生進行建設、維護等工作實現實踐基地管理。
針對上述創新實驗室的使用問題,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由于設備投入經費較大,學校可以堅持課堂免費使用、課外按時收費使用原則,以便區別于一般實驗室的使用管理。可以按照市場定價規則收費,如實行會員卡優惠、學生五折優惠及校外人員無優惠等政策。如此,創新實驗室的日常維修費用或新設備的增添就可以擁有一筆較穩定的資金流入。
(三)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提升為實踐能力。
1.智能化背景下課程設計改革
由于VR技術的引入,如何將VR技術的指導并入課程設計中成為智能化背景下課程設計的最重要改進。VR技術的加入要求學生打破原有按部就班式的財務管理課程設計流程和設計理念,將VR技術更好地融入原有課程設計流程中極具挑戰,更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具體方案為:針對特定的企業、部門等,借助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現有設備,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參與的方式進行財務管理方案設計,讓之前思路雷同的課程設計更加多樣化、實用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課程設計能力。
2.財務管理專業技能綜合訓練改革
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計因VR技術的引入而改變,財務管理專業技能綜合訓練應該以課題或項目為牽引。大四學生除了找工作,剩下的無非就是完成畢業論文以便順利畢業。而對于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來說,論文方向如何確定、論文內容如何更好地體現自身的財務管理實踐技能,成為高質量畢業論文評定的關鍵。鑒于應用型本科中大部分教師的課題源于實踐、體現實踐的特征,學生在大三學習結束后,由指導教師設計課題,學生自由選擇課題并按照具體任務和目標自行或團隊共同完成課題。
再者,財務管理決策主觀性強,決策所用原始資料格式、內容不統一,因此,教師可以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財務管理案例,并創設若干模擬情境,讓學生以財務管理人員的身份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數據的整理和方案的選擇等財務決策過程。其次,可讓學生通過案例總結并自己尋找相關案例,設計相關情境進行財務管理案例研究,這個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財務管理實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學生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最關鍵的是學生能夠將這些實踐過程轉化為文字,并最終形成一篇篇畢業論文。
3.建立“實訓+競賽”的實踐基地培養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可圍繞“實訓+競賽”培養體系進行,除了讓學生進行財務管理實踐技能學習,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競賽活動。在這個智能化高科技不斷衍生的環境下,學生和教師不能閉門造車,應該多與同類更優秀院校的學生和教師進行交流與合作,而相互間的競賽活動將成為最有效的交流與合作方式。
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建設好的實踐基地進行高校之間或高校與社會之間的競賽,教師的指導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可開設多個財務管理實踐項目,學生在課外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或者自行設計并完成這些實踐項目,而教師可以通過實踐項目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財務管理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通過與同類院校課外實踐競賽活動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獻收集和整理能力,還能夠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競賽動力。
參考文獻:
[1]蔡旺,蔡旺清.廣西地方本科院校財會類專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2,12(3):15-17.
[2]陳思思.應用型本科實驗實訓校內基地建設中若干問題探討[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
[3]劉曉曉.淺析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的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3):14-15.
[4]李昌鋒.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思考[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16-17.
[5]李云波.應用型高校文科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探究與實踐——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3(3):15-16.
[6]葉潔云,朱志云和汪志剛.淺談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校內實踐基地建設[J].高教學刊,2017(20):57-59.
[7]瞿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實踐基地模式探索——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7,36(1):92-95.
項目來源:本文系廣東省教育廳2017年度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研究”(630);廣東理工學院2017年質量工程項目“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探索”,項目編號:JXGG201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