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華
摘 要:隨著當下教育新形勢的不斷發展,為了更好地提升我國當下小學德育工作的質量,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確保德育工作健康發展。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還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準則。因此,通過結合現階段小學德育管理工作開展的現狀提出幾點建設性意見,以確保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德育工作;策略措施
針對當前形勢的不斷發展,對于當下小學生的教育培養工作,教師應該從點滴之處去關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本文就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德育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策略,為提升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準則,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提供參考。
一、提高教師素養,注重以身作則
為了適應新形勢,促使小學德育工作順利地開展,學校作為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的前線,更是有著重中之重的作用,而教師更是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的前線人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小學作為孩子的啟蒙階段,在每個人未來的人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生在校園里學習,接觸的事物非常有限,教師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是他們學習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督促和示范作用,讓學生不斷學習,提升自我修養,培養自身德育水平,從而促進當下小學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應該適當地對教師進行德育素質培養,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和其他兄弟院校進行適當的合作和聯誼,通過定期開展骨干培訓工作來讓教師學習其他學校的一些先進文化,從而提升自身素質和綜合素養。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班會,讓學生了解到更多自身要求,對于自身的缺點和優點,可以通過班會的形式向大家展現;而在班會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夸獎,讓學生更有自信地去學習更多、更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準則,從而使學生更自信地參與到德育的學習中去,促使學生學習正確的行為,培養良好的德育行為。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與老師之間不應該只有單純的學術傳教關系,教師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關愛學生的點點滴滴,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從而使學生更愿意親近老師,更愿意和教師成為朋友。而這種親密的朋友關系也能夠讓師生之間變得更加親密,逐漸地將距離拉近,成為知心朋友,使學生能夠在遇到問題時主動地去請教老師,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例如,教師可以定期通過家訪的形式去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家庭背景,從而可以從多方面來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一些學生由于自己的自卑心理無法向教師說出自己的家庭情況十分困難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委婉的手段來幫助學生,從而使其更好地去學習和生活,從點滴之處去關懷學生的成長,并且可以在課下的時間和學生進行適當的溝通,讓學生更加自信。因此,教師只有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充分關注學生的點點滴滴,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才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習慣,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1]。
三、爭創良好和諧的班集體
對于當下小學生的德育問題,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德育,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和諧友善的班級下成長。而和諧良好的班集體的創建是靠班風維持的,學生只有在一個和諧友善的班風下成長,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習和生活。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周指定的一天進行班會的開展工作,在班會中學生可以積極討論對班級任何問題的看法和建議,并且能夠積極踴躍地向教師提出建議,另外,就是可以根據學生在班會所提出的一些問題進行班級班風的改革和完善,爭取讓學生在和諧的班風下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此外,教師也可以在班級中選出幾名學生成為班級干部,讓班級干部進行班級制度的制訂和完善,從而對其他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管理下更好地學習。
在小學教學階段,德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水平以及個人素質。現代教學已經充分認識到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在現有的教學體系中融入了相關的教學理念。對此,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開展德育工作,同時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以便更好地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快樂、更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夏紅艷.淺談新形勢下的小學德育教育[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2):76-78.
[2]藍彬彬.淺談新形勢下的小學德育教育[J].教育,200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