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新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題部分,無論在傳統觀念下的應試教育,還是在新課改后的素質教育中,均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與數學課程特點,在教學中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且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應用題教學策略。除此之外,教師要根據客觀因素的改變,不斷完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任何課程的學習,均是為了學生在將來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打基礎。應用題是小學數學占比較大的學習與使用部分,無論在理論學習,還是實際應用中,均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形成。但是,在當下農村與城鎮中,應用題教學中均存在較大問題,尤其在農村小學教學中更為顯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所存在的問題總結更好的并且適用于學生的教學策略。現就農村小學中應用題教學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進行如下分析。
一、當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中,由于地域環境與客觀條件的影響,教師與家長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因此,即使新課改后提倡素質教育,也無法與當地的“應試教育”思想相抗衡。除此之外,應用題需要學生運用較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對題目進行分析,而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與一直以來被動接受知識的慣性思維,使部分學生逐步失去了對應用題學習的興趣,從而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1.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應用題分為兩種,一類是單純的數量關系應用題,另一類是與生活實際問題相關的應用題。但是,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無論對哪種應用題,教師采用的均是枯燥、死板的固定方式:教師首先為學生講授一類問題運用到的公式或者解題思路;其次,教師為學生指定相關題目,由易到難練習、講解;最后,教師為學生布置大量家庭作業,通過一遍遍地反復練習,再配以“題海戰術”,最終確保學生掌握這一類應用題。雖然這樣的方式看似很有成效,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枯燥繁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失去了對應用題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周期加長。除此之外。應用題教學脫離了實際,學生意識不到其意義所在,應用題教學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因此,在對小學數學應用題進行教學時,應當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對于應用題:買5個本子和3支鉛筆一共用去12.7元,已知鉛筆每支0.9元,每本子多少元?學生對書本價錢沒有太大興趣,教師則可以提前將本與筆改成冰激凌與棒棒糖,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教師為學生預留時間,讓學生先獨立自主解決問題,隨后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情況給予積極指導。
2.不斷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氛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逐步深入各個領域,其中也包括課堂教學。現在,多媒體設備逐步深入到農村課堂教學中,但是部分教師認為其操作繁瑣而流于形式,因此,多媒體設備在農村的部分教師的課堂中成為了擺設。作為教師,在課前備課時,應該提前預想課堂教學中,哪一類題目適合哪一種教學方式,雖然利用對媒體教學對教師掌控課堂的要求更高,但是卻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將部分與教學有關的有趣圖片放到教學課件中,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活躍了課堂氛圍。教師合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應用題課堂教學,對課堂教學效果百利而無一害。
例如,降落傘以每秒10米的速度從18000米高空下落,與此同時有一熱氣球從地面升起,20分鐘后傘球在空中相遇,熱氣球每秒上升多少米?對于題目中的降落傘,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降落傘下降動態過程,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教師給予學生積極評價,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填鴨式”地為學生講解,并灌輸遇到類似問題時的思維方式。長此以往,學生面對類似問題時的思維完全復制教師思想,形成思維定式,倘若題型稍作變化,學生便無從下手。小學數學中應用題的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的反應與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而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學,并不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時間與空間,面對問題時,學生可以做到獨立思考。而面對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即使學生的思考方向是錯誤的,教師去積極引導,而不是一味否定,抹殺學生積極性。在教師鼓勵下,學生面對問題便會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對于和倍、差類應用題:甲、乙兩個進水管往一個可裝8噸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鐘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分鐘注滿水池,乙管每分鐘注水多少千克?對于這類題,學生利用之前所學便可以解答,但是教材中對于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設未知數x。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不應該硬性要求學生設未知數,而應該在教授學生新的方法后,讓學生自主選擇,靈活運用做題方式。
總之,應用題是小學階段數學這一科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積極作用。作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應當因材施教,不斷探索,在教學中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朝瓊.生活化角度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4).
[2]李培芳.從訓練思維到領悟思想:例談“開放題”的教學策略[J].新教師,2014(6).
[3]周智春.讀數學: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探究[J].數學與研究,2014(8).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