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雯 張立明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具有極端重要的地位。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但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挑戰。這就要求我們主動調整思路,踐行“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關鍵詞:高校 以人為本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環境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實現了從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并與國際社會逐漸接軌。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近年來,高校建設獲得了很大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仍然面臨著“環境污染”“環境惡化”的嚴峻挑戰,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中缺乏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造成了許多問題。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內涵
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存在的反映,因此,人是環境的產物。同時,意識具有對存在的反作用,因此,人在被環境創造的同時,也反過來反作用于環境,并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環境,根據自己的目的創造環境[1]。人與環境存在著雙向互動的關系。
所謂高校思政治教育環境,指的是影響大學生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的形成與發展的全部外界客觀、主觀因素的總和,它包括時代環境、社會環境,學生的家庭環境以及學生所處的校園內部環境。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一切環境都是在發展、變化之中。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調整、互動之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現狀
(一)時代環境發生劇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傳統的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制與集體所有制一統天下的局面已經被徹底打破,民營經濟與外資經濟已占我國GDP的三分之二,時代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2]。——反觀高校,長期以來一直實行封閉式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缺乏接觸,與新的經濟基礎(市場經濟)脫節,師生與國外高校也缺乏交流,難以適應時代環境劇變帶來的挑戰。
(二)社會環境日趨復雜
隨著我國從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轉型,傳統的一元化社會已經不復存在,多元化社會正在形成,卻缺乏規范,導致社會環境也變得日趨復雜。——今天的社會上,黑心的商家生產假冒偽劣商品成風,“蘇丹紅”“地溝油”橫行于市;黑心的施工企業使用價廉劣質的材料(甚至有毒有害材料)蓋房造樓,建筑壽命一年比一年更短,許多住戶卻罹患白血病;許多地方黑惡勢力猖獗,“富婆村”、“冰毒村”轟動一時;許多黨政軍領導干部帶頭腐敗墮落,從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到云南省委書記、重慶市委書記,不斷爆出“燒壞三臺點鈔機”等各種丑聞[3];——日趨復雜的社會環境,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分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明顯抬頭,封建主義也有復辟的勢頭),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正視社會環境,分析社會環境,反思社會環境。
(三)網絡環境污染嚴重
今天,中國網民數量超過8億,58%的人口已經上網。而各種不良、有害的信息與形形色色的誘惑也在網絡上飛速傳播,許多大學生愛慕虛榮,經不起誘惑,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女大學生裸貸”、“10%的女大學生賣淫”、“槍手代寫論文,買賣論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4]。——網絡環境污染已經嚴重沖擊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品德。
(四)家庭環境明顯改變
隨著時代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家庭環境也發生了明顯改變:許多家長對子女只抓分數,不知培養子女人格;許多家長只管子女中小學教育,上大學后對子女放任自流;許多家長對子女的生活、學習漠不關心,只知道定期寄生活費;——凡此種種,導致學生們的家庭意識日漸淡漠。
(五)校園內部環境不佳
當下,許多高校早已不是凈土,從校領導、教授到教師,不重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爭名奪利,搶奪科研項目再層層轉包,大搞學術不端行為(從漢芯到紅芯),甚至剝削學生無償勞動(許多研究生變成了導師的包身工[5]);——不佳的校園內部環境,敗壞了學校風氣,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顯得空洞。
三、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當前,許多大學生對國家大事與中國命運漠不關心,一門心思考托福;許多大學生缺乏理想信念,集體觀念淡薄,社會公德意志缺乏;許多大學生意志薄弱、行為懶散,以自我為中心,貪圖享樂,根本不能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這些問題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2016年12月8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強調“才為德之資,德為才之帥。”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人這個中心,做到以人為本、立德樹人[6]。——我們認為,應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中堅決貫徹習近平同志“以人為本”的重要理念,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成長,通過環境影響、塑造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品德,促進學生的發展與完善。
(一)治理學校內部環境污染
我們要開展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必須狠抓校領導、校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高校內部的環境污染。——校領導、教授、導師、教師必須嚴于律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身作則,帶頭做社會主義社會合格公民,帶頭做思想過硬、覺悟高的馬克思主義者,帶頭踐行習近平同志關于高校建設的重要思想,甘于清貧,無私奉獻,凈化校園空氣,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建設學生家庭環境
學校必須與每位學生的家長建立定期聯系,主動教育學生家長,讓學生家長們了解日本、美國父母教育子女的先進方法,讓學生家長們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關心子女的生活和學習,培養、健全子女的人格,尊重子女,讓子女在校園中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三)改善網絡環境
學校一方面要加強對網絡上各種不良、有害信息的屏蔽,一方面又要加強網絡環境建設,向學生們展示留守兒童的辛酸與眼淚,展示建筑工地上50歲的農民工每天從事16個小時的重體力勞動,展示快遞小哥們日夜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讓學生們認識國情,感受到自己肩上的社會責任感,主動端正思想品德。此外,學校還應該通過網絡建設,讓教師與每一個學生交朋友,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四)反思社會環境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用全國統一的教材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思想政治課上得枯燥乏味,而且脫離實際,不討論社會上的熱點問題。——有鑒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積極引導學生反思日趨復雜的社會環境,組織學生討論社會上的熱點、難點問題,討論社會上的消極腐敗現象為什么愈演愈烈,討論拜金主義對中國是福是禍,討論封建專制主義對全球化是利是弊,討論“治理社會環境污染,當代大學生應該怎么辦?”且向社會、媒體公示討論成果。——這樣,不僅讓大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而且實現了大學生對社會環境的反作用。
(五)幫助學生適應時代環境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關心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在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實際困難,與他們積極溝通情感,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困難。針對今天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內心封閉,情感脆弱,還要面對考研及生活上的壓力,心理問題較多的情況,教師要主動加強對學生心理的溝通和疏導,積極開展心理輔導,提高學生們的情商;針對許多大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缺少體育鍛煉,教師應把學生們組織起來開展體育運動(如體育舞蹈、網球),增強學生的體質;針對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大,教師還要主動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適應時代環境。此外,鑒于當前市場上存在著大學畢業生不安心工作,流動性大的情況,教師還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讓學生學會愛崗敬業,與人合作,吃苦耐勞。
四、結語
今天,社會環境、時代環境都在發生變化與改革,而一切改革的最終目標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也應該以人為本,主動改革,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華春,季璟.新時代文化自信視閾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120-125.
[2]張亮.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現實審視及實現路徑[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134-140.
[3]黃蓉生.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幾點初淺體會[J].思想教育研究,2018,(03):6-9.
[4]嚴仍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模式及構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1):113-117.
(作者簡介:[1]王文雯,長春財經學院輔導員,本科學歷,職稱: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2]張立明,長春財經學院,本科學歷,職稱: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