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哲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中心思想,而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和原則。并且,集體主義原則無論是在社會主義法制的憲法領域,還是行政、保險等領域,都有其蹤影。所以,社會主義法制對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起著關鍵的作用,它能夠在踐行中提供法制保障。
[關鍵詞]社會主義法制;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
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需要在法律機制的幫助下才能夠順利地進行,而社會主義法制正好為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提供法律保障。通過健全的法律體系,能夠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保障社會活動有序的進行,從而提高人們的集體主義感,樹立起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如何通過社會法制來踐行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值得我們深究。
一、社會主義法制與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聯系
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離不開集體主義,需要以集體主義為其建設的標準,因為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價值的基本原則。在社會主義法制所涉及到的所有領域中,都必須以集體主義為其中心思想。脫離了集體主義觀,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便無從談起。
(一)憲法對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反映
憲法一般被認為能夠保障人權,世界各國立憲的通例,都是以憲法來確立和保護人權的。將人作為主體,其在社會上能夠行使的權利稱之為人權,這其中的個體色彩非常明顯。如果將憲法的主導更改為權利,其與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必然會被大大的減弱。也就是說,即使在我國的憲法中,對集體利益的維護有明確的規定,但是以權利為主導的憲法仍然很難與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關聯起來。
而憲法義務與憲法權利則不同,他們存在根本的區別。如果將憲法義務作為憲法的主導,那么集體主義價值觀就能夠充分的顯現出來。義務是與權利相對比的,它實際上是幫助實現權利的一種手段、方法。與集體相對應的是個體,站在個體權利的立場上來看,義務實際上具備了工具的性質。如此一來,義務不僅會失去其在憲法中的主導地位,反而還會成為權利的一種附屬品,從而法律的價值將很難體現出來。所以,如果想將義務的價值有效地發揮出來,就需要從整體上去研究義務,并且要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此外,義務之所以具有工具性,是因為將它視為實現人的權利的一種手段,但實際上,這種工具性的意義并不強。因而,義務是有其獨自存在的價值的。如果獨立的來看待憲法義務,它肩負著維系集體組織的重擔,所以其一定能夠將集體組織的作用有效的融入進來。
(二)集體主義價值在市場經濟法律法規中的體現
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和發展,需要規范市場秩序,從而保障經濟的有序運行,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由此而產生。盡管市場經濟是以追逐利益為先,并且首先追求的是個人利益,其具有自私的一面。但是,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卻不是維護的個體利益,而是以整個社會的利益為先,是為了保障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出發點是社會的整體利益,無論是限制個人利益,還是限制國家利益,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護社會的整體利益。因此,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實際上充分體現出了集體主義價值觀。
二、確保集體主義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法制的統帥地位
我國是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這里的法制是指法律與制度的統稱,其中法律體系有兩種。一種是國家根據法定程序制定并頒布的系統性的法律文件,稱之為成文法;另一種并不是國家制定的,但是被國家所認可的,并賦予了其法律效力的行為準則,被稱之為不成文法。而制度包含的范圍則很廣,涉及到了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當然也涵蓋了法律制度。這是廣義上的法制,而狹義的法制則是指的法律制度。不管是廣義的法制還是狹義的法制,都不乏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存在。因此,社會主義法制實際上是附著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的,而這個理論就是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集體主義價值為社會主義法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對其起著統率的作用。
(一)社會主義法制應遵循集體主義核心價值是由我國的社會屬性決定的
國家的上層建筑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政治上層建筑,二是思想上層建筑。其中政治上層建筑,包含了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由此可見,法制其實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它必須依附于社會主義制度而存在。從古代社會發展至今,中國社會經歷了各種不同的社會形態,而與這些社會形態相對應的法律制度當然也就不同。法律是為了規范社會秩序和人們的行為而產生的,它是為社會服務的,所以它需要依賴于社會制度才能夠生存并有所發展。因此,社會主義法制必然要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才能夠得以發展,并且將其建設為符合社會主義社會需求的法律制度體系,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價值。
(二)集體主義價值在法制中的體現取決于法的本質
法的本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它是為了規范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而產生的,法是對權利和義務作出明確規定的社會規范。在法的本質有明確統一的說法前,人們對法的本質進行過探討,并形成了幾種不同的理論。在諸多的理論中,共同意志說在西方國家的立憲中是比較受認可的。這里的共同意志可以理解為國家全體成員的經常意志,既公意。它不是個別意志的總和,而是人民自由意志在國家政治中最高地位的體現,此理論是由盧梭提出來的。該理論中的公意實際上表達的就是法律,法律將公意更加具體、細致的表現了出來。最后,法的本質被確定為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由此便知,集體的意志在法的本質上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三、社會主義法制對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一)社會主義法制中的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通過法治來踐行
法制是在法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具體的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規則,并使之不斷地完善,所以法制并沒有體現出其追求的具體價值。然而,法治則不同,它有明確的價值追求,而這種價值追求來源于法制。因此同時,法治對法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既將社會基本價值有效的實施起來。隨著依法治國的提出,政府相關部門重新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指出必須將其融入到依法治國的各領域中。由此,法治環境得到了優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制不等于法治,并不是社會主義具備了完善的法制體系,就能夠實現依法治國。只有憲法和法律都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并被人們認可后,才能夠樹立其權威,從而使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幫助法律實現其價值觀。
(二)社會主義法制對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在社會主義法制對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過程中,首先應該謹慎的確立集體主義原則的價值目標。集體主義反映的是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他們的利益應該是一致的,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其得到共同的發展。因此,集體主義原則的價值目標,應該是協調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使之能夠和諧并存,朝著共同的方向發展。同時,在確立此目標時,需要杜絕極權主義的產生,避免群眾的個體利益遭受侵害。并且,需要對公共權力進行約束,而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則應該統一起來,避免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的現象出現。在確立好集體主義原則的價值目標后,還應該利用該原則促進社會主義法制的發展,幫助其建立完善的機制。集體主義原則體現出了人的社會屬性,集體的發展是建立在個體的發展基礎上的,二者的利益目標是一致是,否則集體主義無從談起。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曾經指出,個體的利益若想得到保障,則必須將個體融入到集體中,個體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而現實情況卻是,個體利益其實是有差距的,其一致性是指大體上的一致性,而不能保證其完完全全一致。所以,為了集體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需要對個體利益中的差異進行協調,以促使其能夠和諧的發展,使集體能夠得以維系下去。因此,只有堅持集體主義原則,才能使集體治理機制得到保障,從而使社會主義深入人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集體主義原則,只有堅持集體主義原則,才能夠將社會主義法制推行下去,實現依法治國。并且,社會主義法制與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兩者需要統一起來,才能保障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發展,從而對社會主義的建設起到促進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