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 要】本文論述構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提出構建策略:通過確立目標,正確定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豐富內容,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職教特點;學科滲透,凸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開展活動,推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現精神成長;創設環境,營造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校園文化氛圍;全員參與,開拓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等措施,構建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關鍵詞】中職學生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084-02
中職學生身心處于一個重要的成長時期,迫切需要學校的引導和教育。只有具有積極健康的心理,學生才能完善自我,愛學、會學并富有創造性,個性才能健全發展,適應學校、社會的要求。本文探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以促進中職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和發展。
一、構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中職學生在學習、就業等方面出現困惑時,容易產生苦悶、自卑和逆反等一系列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恐學、厭學、棄學和早戀、沉迷網絡、校園欺凌等現象。對于這些情況,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也十分廣泛重視,一些中職校加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著力輔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模式方面仍過于傳統,約束了發展。
較多中職學校將工作著眼點放在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緩解上,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初診、干預等手段加強目的教育,調節學生的心理不適,約束他們的過激行為,過分重視咨詢的重要性,輕視疏導和良好品質的培養。而當前,多數中職學生面臨的是情緒、情感與日常生活等問題以及學習、就業、創業的困惑,成長、成人與成才的煩惱,這些都不屬于心理異?;驀乐匦睦碚系K,但它們都會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中職學生年齡多在 16-18 歲,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改變其原有的不良習慣,提高自身素質,養成良好的個性和性格尤為重要和必要。注重中職學生健全人格和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正是以人為本的切實體現。
二、構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策略
(一)確立目標,正確定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要幫助全體中職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的意識,努力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確立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培養陽光、積極的心理品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為他們的健康進步和幸福愉快地生活奠定基礎的總目標。
堅持積極范式,保持積極情緒狀態,培育陽光積極的心態,掌握靈活積極的認知方式,構建和諧積極的人際關系。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為本、優化心態的幸福教育,是陽光心靈、助人自助的和諧教育,是提升心力、育人至上的核心素養教育。
我們應把中職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在健全人格的發展上以及心理品質和素養的全面提高及陽光心靈的維護上。要以核心素養教育為立足點,以美好人格培養為主線,引導中職學生樹立積極樂觀、健康生活和勇于責任擔當的人生態度。在重點關注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關注有心理障礙及心理疾病人群的心理康復。
(二)豐富內容,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職教特點。在中職學校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性格等特點,同時結合當前市場信息和職業需求進行。要善于挖掘一些顯性的或隱性的心理教育內容,在學生選擇專業和就業方向方面盡可能多地提供指導和服務,提高他們在職業興趣、職業認識和規劃決策等方面的能力,促進成熟。
構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把自信心的培育作為切入點,通過體育運動會、技能文化節、讀書節、藝術節等富有個性、充滿文化氣息的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找到自信,提高能力。
面向全體中職學生進行發展性和預防性的心理輔導,通過建立心理檔案、個別咨詢、小團體輔導等形式,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從而樂觀、勇敢地學習、生活。
(三)學科滲透,凸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在各科教學中有機滲透,提高中職學生的積極心理水平和綜合素質。
學生是學科教學的主體,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在教學中要多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側重于引導和鼓勵,幫助他們形成自主能力,引導他們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同時,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使課堂變得生動有活力,增強教學互動效果。采用參與式教學,合理安排一些合作學習,比如小組討論、團體辯論會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思路和觀點。
要強調教學中師生的平等關系,注重師生合作,體現人文關懷和人格平等。在教學中多創設一些經過學生努力后能達到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達標的過程中獲得自信與成功的喜悅感、成就感。
可以把學科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拓展延伸,建設一個立體的課程網絡,使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在課外和校外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四)開展活動,推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現精神成長。為了讓中職學生能學會生存、學會學習,提高他們自信自強的能力,以積極的心態適應環境,要多動腦筋,采用多種方法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從禮儀訓練、體育鍛煉、文化學習、技能培養、創業實踐乃至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選取活動內容,通過組織專業技能比賽、學科知識競賽、文體大比武、演講辯論會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積累經驗、鍛煉膽量、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使人格更加完善。
活動盡量達到全員參與,活動內容要適量適度,符合邏輯,各階段活動設計應是有計劃、有序的安排,對學生加強體驗具有良好的支撐作用。
通過主題活動,學生學會思考,感受自我價值并能較好地合作。通過實踐活動,訓練學生遇到困難自我處理的策略,在各種活動中飛揚他們的青春,展示他們的才華,有效地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endprint
(五)創設環境,營造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校園文化氛圍。創設一個令人心情愉快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培養中職學生積極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教室、實訓場所、走廊、宿舍區域、校園小徑要清潔美觀,櫥窗和黑板報、道路牌內容要豐富多彩,體現育人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休息之余有凈化心靈、展示才藝的空間。
可以組建一批中職學生喜聞樂見的社團,如文學社、棋社、魔術社、跆拳社、器樂團、舞蹈團、健跑團等,滿足他們興趣和歸屬感的需要,使他們在其中愉悅身心、培養創造力、培養團隊合作、發展自我的各種技能等。
在健康、積極、優美的校園文化生活中堅持“學校和諧發展、模式創新發展、學生專業發展和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提高他們的能力。
(六)全員參與,開拓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在教育實踐中,中職學生的教師、家長們都要認真學習心理學理論,全員參與心理教育工作。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和他們交朋友,幫他們樹立信心。注重調動學生參與自我教育和心理健康訓練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我挖掘潛能,充分發展自己。
在全員參與中,要著重培養那些教育觀念新、態度積極、愛崗敬業、師生關系融洽、素質良好、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來擔任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學任務。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才能開展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個效果才會有保障,學生積極心理的成長與發展才能獲得強有力的支持。
在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中職教師也需要培養自己的積極心理,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讓自己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用飽滿健康的情感、旺盛的精力,投入職教事業中去。要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攜手探索,實現自身專業化發展,與學生一起成長。要善于運用積極的心態對待教育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善用樂觀的心態和教學智慧去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要特別重視指導學生自己運用積極心理去思考問題并自行解決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綜合性、持久性的育人工程,要不斷更新理念,優化教育實踐,引導全體學生、教師、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共同參與此項工作,要凝心聚力打造多元、有效和規范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裴利華,李 芳.論學校心理教育從“問題取向”到“積極關懷”[J].教育探索,2008(11)
[2]崔景貴.轉型與建構:心理教育范式的發展趨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作者簡介】陳 勇(1970— ),男,江蘇省心理學會會員,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 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