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明
【摘 要】本文論述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培養的過程中,通過采取“問題群”的教學方法,從鏈接熱點,多維解析;鋪設梯度,拾級而上;縱橫比較,形成體系;學科整合,延伸視野四個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政治理性思維。
【關鍵詞】“問題群”教學 高中政治 理性思維 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094-02
所謂的“問題群”教學是課堂上的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和展示上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引發學生思考,在分析的過程中,產生意識,從而形成政治思維。“問題群”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鏈接熱點,多維解析
政治教學內容多以概念等理論為主,而這類的理論內容往往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部分。以往的政治教學多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感,對學習失去興趣。在“問題群”教學模式下,筆者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鏈接當今的時事熱點,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用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從不同角度解析,從而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理解。
比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鏈接一條社會新聞,新聞主要講述當代中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其中包含衣、食、住、行四個方面。當新聞播放完后,筆者開始提問學生:“從這則新聞中,大家看到了哪些現象?”“這些現象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哪些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對于不好的現象,大家思考一下,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結合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點來分析?”“誰來談一談你的消費觀是怎樣的?”這一系列的由淺入深的問題的拋出,學生開始思考,并且一一進行作答。這則新聞貼近學生的生活又不同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在學生剛接觸時會有一定的新鮮感,一系列問題的設置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由此可以看出,“問題群”的教學方法受歡迎程度比較高,其能夠有效幫助政治課堂“提速”。
時事熱點多為當今發生的一些社會事件,用時事熱點作為輔助教學資源,讓學生接觸他們從未接觸的故事,能夠有效避免枯燥感的產生,但在鏈接的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對素材的選取,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狀態的內容,提升素材的使用價值。
二、鋪設梯度,拾級而上
“問題群”的教學方式不是只要將問題設置出即可,還要考慮到問題的難易程度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否能被學生所接受,這就涉及問題設置的難度和順序。在教學中,筆者在設置問題時,會尤其注意“坡度”的設置,保證所設置的問題既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又有一定的難易順序,同時難度的跨度不會很大,學生能夠完全接受。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三中的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的教學中,這節課的重點是在理解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文化關系的基礎上,深刻、準確地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內涵。在講課中,筆者一改以往的講解式的教學方法,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同學們,大家喜歡看奧運會嗎?”“喜歡。”“在我國健兒奪得金牌的時刻,你們心里有怎樣的想法和情感?”“非常激動。”“很好,記住,這種激動的心情就是一種愛國主義的展現,也是民族精神的體現。”“下面誰來說一說,民族精神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從學生接觸過的事物入手,由易到難,從物質到思想,循序漸進,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再設置一定“坡度”難度的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和感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在情感上幫助學生進行豐富,用“問題群”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知識和內容。
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注意教學的主體,要考慮到教學的重心,在提問過程中,針對問題的難度,要結合知識點的相關內容,同時針對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情況,言簡意賅、清晰表達的同時不能讓學生覺得問題簡單而將其忽視,必須要精心謀劃。
三、縱橫比較,形成體系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學中的方法和內容的設置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大的效果。課堂上,對于知識點教師應該充分地進行講解和分析,同時結合課內外的教學內容,設置問題,縱向和橫向分別進行比較,有效串聯知識點,建構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在教學中,筆者會用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比較,聯系以前學過的內容,對新的知識進行充分理解。
比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二課“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部分內容時,對于其中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四項內容,筆者總共用兩節課來講解,其中包含這四項內容的基本概念和涵蓋范圍。由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初次接觸,根據筆者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經常容易弄混淆。課堂上,筆者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學們,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這四項公民的政治參與內容中,有哪些是相對應的?有哪些是相互依賴的?”“你能具體說一說他們是怎樣對應的?”“下面老師舉出幾個例子,大家說一說各屬于哪項公民政治參與權利?”問題的提出加上例子的擺設,學生在選擇和闡述時,會仔細分析其中的內涵,通過已知點比較未知點,從而進行有效的理解與記憶。
用問題連接知識點主要幫助學生對以往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新學習的知識進行“串聯”,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分析未知知識,從而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學不僅要建立一個教學的整體體系,也要在學生的思維中建立一個知識的整體體系,將知識點進行充分的融會貫通。
四、學科整合,延伸視野
教學雖然有學科之分,但各個學科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前些年,我們對學科間的相互聯系在教學上沒有充分體現。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們對教學中的一些知識點的設立更加注重綜合性,融入相關的學科的知識,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形成知識的“一體化”,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內涵。
比如,在高一必修二的第六課“我國的政黨制度”的教學中,“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板塊中,“新中國誕生前夕力量的較量”部分和“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部分的銜接,筆者就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融合了一些歷史的教學內容:“同學們,對于‘新中國誕生前夕力量的較量這部分內容,大家還知道其他的知識嗎?”“結合我們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誰能講解一下‘新中國誕生前夕力量的較量都有哪些?”“你能描述其中的一些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嗎?”“從這些歷史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共產黨人的哪些優秀品質?”通過一系列的問題,筆者將這部分內容有效地與歷史學科相結合,使得學生能夠理解歷史和政治的內在聯系。這種融合其他學科知識的教學方法在與“問題群”教學融合時,并不沖突,可以同時進行,這樣的方式對課堂效果的提升更加有效。
“問題群”教學是現階段高中政治教學的一種創新的教育方法,在對學科進行融合講解時,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引發學生自主聯系,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對實踐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自主地將知識點進行聯系。
政治思維和意識需要綜合性的政治知識為基礎,對課外素材進行有效的利用。用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法是我們使用“問題群”教學的關鍵,要以學生為基本,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進行深入的了解。同時,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幫助學生進行更多的實踐,以此來鞏固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劉文娟.“問題群”教學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研究[J].才智,2017(11)
[2]陳洪仁.巧設“問題群”,打造“思維鏈”,提升思維品質[J].語文教學通訊,2015(1)
[3]薛淑蘭.“問題群”教學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5(1)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