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燕
[摘要]高校作為培養青年才子的重要基地,已經成為了社會信息化未來發展與應用領域的重要標志。以校園網、短信發布平臺、官方微博、手機報等為代表的網絡載體不斷影響和改變著青年學生的方方面面。高校也是對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與重要載體。計算機網絡時代的到來致使教育網絡化趨勢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也發生了變化,其中有利也有弊。因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僅要善于抓住網絡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網絡載體實現思政教育多樣化教育模式,還要勇于采取措施解決網絡載體帶來的問題與難題,以有效促進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網絡載體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4-006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35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在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環境下,人們對新媒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依賴,當代的青年學生更成為了新媒體的忠實用戶,如今,校園新媒體以校園互聯網和手機信息平臺為主,絕大多數青年學生借助校園新媒體,積極參與社交活動,拓寬人際關系、增長社會經驗以及表達個人思想觀念等的主要工具。可以這樣說,如今青年學生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已經被烙上了新媒體時代的印記。然而,這卻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發展機遇與嚴峻挑戰,我們要善于利用機遇,勇于接受挑戰,借助新媒體構建思政教育網絡新載體,從而有效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穩定、快速發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概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有效連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重要紐帶。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是指在遵循現代網絡技術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網絡技術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利用網絡技術對其進行思想、政治、道德、素養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大學生具備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信息素養和思想政治品質的一種網上雙向互動、虛擬實踐活動。
隨著通訊技術、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等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新技術不斷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且這些網絡技術具有的便捷方式與獨特功能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大學生,對其的學習、生活、思想等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也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構建學生合作、交流、共享網絡平臺,彰顯個性,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二、網絡新載體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網絡新載體給思政教育帶來的機遇
1.更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教學模式則為課堂教學,同時借助其他形式的教學手段,如社會實踐、講座以及報告等。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課堂教學缺乏靈活性,長此以往,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效果自然較低。網絡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發展機遇,網絡新載體依托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以往文本文檔形式、枯燥無味的知識與文化生動形象展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極大提高了文化知識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網絡技術營造的三維立體虛擬空間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在上課之余,為了便于大學生之間進行學習交流與情感互動,他們也可以借助手機、電腦等移動通信設備,在自己的博客、電子郵件、QQ、微博等新媒體教學載體上完成互動。從而有效擺脫了傳統教學條件的限制,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
網絡新載體具有信息龐大、交互及時、檢索便捷和資源共享等優勢,極大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一方面網絡新載體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巨大的資料庫。諸如政治、歷史、科技、文化、衛生等方面的信息資源全都涵蓋在新媒體內,從而為學生學習交流、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網絡新載體的檢索,能夠方便快捷的獲取海量信息,及時了解來自全球的最新資訊和實時消息,了解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結果大大降低了信息傳播成本,有效避免時間的浪費,大大提高了學生網絡信息吸收與傳遞的效率。
3.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網絡新載體環境下,學生能夠充分結合自身需求與愛好選擇信息,學習氛圍輕松活潑,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在更為廣闊的知識海洋里,學生利用數字雜志、數字廣播、門戶網站等多種新媒體工具實現跨時空、跨地域的學習與交流,最終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網絡載體給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
1.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
雖然大部分大學生都已經達到了法定的成人年齡,但是他們的思想觀念不成熟,人格心理也不穩定,在面對外界不良思想入侵是,容易發生價值觀偏差,從而思想極端。如今一些西方國家對于我國快速發展的情況虎視眈眈,他們會借助網絡新載體技術,向我國的大學生發布和傳播一些暴力、色情等信息資源,甚至還企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腐朽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這都給我國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惡劣的負面影響。例如2012年“釣魚島事件”的爆發,一些不法分子侵入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網站,并在網站上散布謠言和鼓動學生搶砸燒日本貨的激進言辭。許多學生在這些不正當言論的引導下,做出了多種不合理、不合法的行為,導致很多無辜公民財產的損壞。
2.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造成危害
如今每年的就業壓力使很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就失業,感到前途無望,壓力倍增,為了舒緩壓力、調節情緒,部分大學生求助于網絡,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他們忘卻了現實的煩惱與壓力,盡情享受網絡世界的輕松與自由,長此以往,很多大學生心理承壓能力逐漸降低,不愿面對社會現實,甚至出現溝通障礙等。潛意識里他們認為現實世界與自己毫無關系,虛擬世界的情感交流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有一些大學生在面對家人時都表現的毫不在意,拒別人于千里之外,對虛擬的網絡可謂是“一往情深”,卻絲毫不會被人世間的真情感動。如果不能夠正確對待網絡世界,其就會對青年學生的人際交往發展造成危害,使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無法進行正常的情感交流與體驗,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這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endprint
三、高校思政教育利用網絡載體的有效措施
(一)轉變教育觀念,主動適應網絡時代發展的需求
網絡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導者,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轉變教育觀念,采取相應的政策,鼓勵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網絡技術提供的便捷條件,充分利用網絡載體優勢,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學方式、思維方式等,同時高校也要嚴格要求現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既要具備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素養,還要具備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和駕馭網絡技術的能力,能夠掌握網絡新載體的使用方法,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載體教學效果。
(二)傳統載體與網絡新載體相結合,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新發展
與傳統載體相比較,網絡新載體具有很多優勢,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網絡新載體依然不能取代傳統載體,傳統載體在傳播信息方面具有較強的可控性,仍具有公信力、導向鮮明等獨特優勢。因此我們可以有機結合網絡新載體與傳統載體,利用二者的優勢,積極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由于網絡新載體傳播信息內容量大,具有不可控性,易給青年學生帶來不良思想影響,而傳統載體具有信息可控性,能夠對青年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采用多種媒體工具,綜合運用,即充分利用網絡的廣度與報紙的深度,手機短信的實效性與電視廣播的感染力,將教育與娛樂相結合,傳統與時尚相結合,引導大學生道德品質、政治素質朝著健康、陽光的方向發展。
(三)構建網絡載體技術一體化教學平臺
構建網絡載體技術一體化教學平臺主要是將網絡化教學、信息資源共享與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協同起來,形成多元化載體教學局面,以進一步發揮網絡新載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發展應用。具體實施措施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人手:
1.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設計的廣泛性、復雜性、趣味性
高校思政教育內容抽象、晦澀,教學方法單一、枯燥等。而構建網絡載體技術一體化教學平臺時,可以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載體采取分層、分類教學,例如可以從思想、政治、文化等角度進行教學設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廣泛性與復雜性。此外還可以利用網絡化新媒體技術,即利用音頻、視頻、文字等技術將原有難懂、無趣的思政內容轉換成簡單、容易、富有趣味性的知識,以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手段和方法
大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三觀的形成與建立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大學生個性張揚,喜歡挑戰,富有創新精神。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我們要果斷摒棄統一的教學模式,開展深層次、富有多樣性、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利用網絡新載體對每一階段大學生的思想需求進行網絡化分析和調查,然后進行科學分類,采取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找到學習的樂趣,都能夠主動參與學習,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與建立正確的三觀,促使他們全面健康的身心發展。
(四)構建多樣性網絡載體教學平臺
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信息資源的分析、交流與查詢等是網絡時代的主要特征,在此發展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多樣性的網絡載體教學平臺,需要從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要進一步豐富校園網絡功能和作用,校園網絡不僅是學生查詢課程、成績的設備,還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精神知識與文化知識的重要基地,給學生思想學習提供便利條件,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成長。其次要積極構建智能終端網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智能終端網絡,可以搭建即時通訊平臺,也可以通過豐富知識傳播的手段和形式,將教學內容的重點和相關拓展內容都制作成智能終端資源體,然后以音頻和視頻、文本、圖片等形式散布到校園網絡上,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思想政治學習,逐步提升自我修養。最后在構建多樣化網絡載體平臺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意所構建的平臺要站在教育角度,體現出共同性與個性化,以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讓網絡新載體技術真正有效的服務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終實現全面提升在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積極構建與利用網絡新載體,提高教學效果已成為必然趨勢。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線工作者,應該科學把握有力趨勢,結合學校自身情況,逐步建立有特色的思政教育網絡載體教學模式,確保學生健康、全面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