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 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明確提出“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核心素養”更加注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培養。寫作教學在新課標背景下,應當積極把英語的核心素養和寫作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構建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的英語寫作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核心素養;新課標;寫作
【作者簡介】侯延東,杭州市塘棲中學。
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版),以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為指針,新課標首次明確提出“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強調“核心素養”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表現;其四大要素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核心素養”更加注重高中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培養。不難看出,這與傳統教育注重語言技能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寫作有明確要求:強調語言學習的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尤其是在寫作方面的素養,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非常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
二、問題解決的策略
1.在教學目標設定上,突出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美國哲學學會出版的《Delphi Report》指出,批判性思維的認知技能包括闡述、分析評價、推理、說明和自我校正(Falcione, 1990)。因此,從有效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在設定英語寫作教學目標時,要有意識地使用與批判性思維的技能關聯緊密的一些目標動詞,如evaluate、analyse(分析)、 interpret (解釋)、imagine (想像)、(評價)、 summarize(總結)來闡述要實現和達到的教學目標,這樣,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來培養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如:At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based on the writing materials;
analyse the key points in the writing materials;
evaluate what the people do and express your own attitude;
write a passage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a new environment within 100 words.
學生在學習英語寫作的活動中,就可以緊緊圍繞這些與英語的核心素養息息相關的目標任務來開展活動了。
2.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提升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
(1)關注英語寫作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得體性。當今社會,科技發展非常迅速,這直接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十分頻繁。這種變化既實實在在影響著當下每個領域和個體的行為與思維方式,也對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于是,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被明確提出。文化意識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知,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包括知識、觀念、態度和行為的品質。英語寫作核心素養尤其強調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對學生文化意識融合與理解進行滲入式培養。
基于美國學者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以語言智能(Linguistic)為基礎,具體指向創造性地語寫作教學模式(Multiple Intelligences Film Teaching Model)。該模式強調以學習者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為媒介,采用“以看促寫”的方式,通過圖、文,聲等感官刺激作用于思維,使學生接觸到生動地道的語言,積累詞匯,理解真實語言情境背后的文化意義,在英語寫作中有話可寫、有事可敘、有情可抒,進而實現多元智能發展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為了拓展學生的語言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在課上借助網絡信息資源,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對英語國家的歷史、人文、地理、經濟等有更立體的了解。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中“Canada --the true north”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從地理、語言、文化等多方面讓學生先提前預習,從教輔書籍中查找有關加拿大這個國家的相關的知識。同時,也可以給學生提供資源,帶領學生一起觀看有關“the true north”高速游覽列車的英文紀錄片。
(2)關注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提升學生語言運用的實踐性。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關鍵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聽、說、讀、寫這幾方面的要素恰恰是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多加入一些語言實踐活動,而且這些實踐活動是可以輕松操作的,例如:讓學生用英語寫周記,時間允許還可以鼓勵學生寫英文日記,老師每天隨機抽選幾名同學開展周記或者日記分享的演講活動;鼓勵學生在周末或者暑假時,多嘗試使用英語和與學校交流的外國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這樣多方位的語言實踐,能夠更大限度地幫助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讓學生沉浸在英語的語言應用環境當中,從而促使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得到提升。當然,在以上這些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與困惑,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撰寫問題式反思周記或者日記,任課教師通過及時批閱可以發現這些相應問題,針對這些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再給出有針對性的意見或者建議,同時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供學生進一步思考拓展,如:既然生活已經欺騙了你,你會做什么來應對當前的困難?你有何感受?如何將書本當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聯系等。
(3)關注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促進學生英語寫作的可操作性。在日常英語教學中,背誦經典范文,聽寫和運用好的語句,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和語言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從平時的英語教學檢測和高考閱卷反饋來看,不少學生語言表達平淡、缺少感染力,選擇的詞匯低級普通、句式停留在學生個人的語言舒適區。尤其是在續寫和概要寫作兩種寫作題型當中,學生是否具有語言協同意識,能否在行文中主動模仿并創造使用原文語言表達,如有意識地模仿小說或者范文中心理感受的表達方式,從而最終創造性地應用這一結構,應該是教師在英語寫作授課中關注的重點。教師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地來引導學生關注一些文本中的有特點的語言表達,如感知形容詞或者過去分詞在句中做狀語的現象。例如在某一篇文章中原句為:The old man lay in the bed ,cold and hungry.那么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改為:The next morning I woke up , relaxed and refreshed . 這里都是形容詞或者過去分詞做狀語的用法。那么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平時我們可以基于文本閱讀,在對文本進行研讀和解析的基礎上,再布置續寫任務或者寫作概要,這樣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感受文本語言的同時,再去模仿并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好詞美句好文就簡單了許多。例如閱讀小說時,我們可以閱讀小說的背景知識,掌握小說的閱讀策略,閱讀完成后,教師指導學生摘錄他們喜愛的單詞,詞組,句子及精彩對話,在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后,通過完成續寫任務,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點經過再加工變成屬于他們自己的語言,老師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學生們的頭腦風暴的過程用思維導圖呈現出來并鼓勵學生進行再次建構和解碼,從而達到運用語言的階段,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在英語課堂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地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口頭上的和精神上的過程性評價,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和保持更大的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的策略,能輔助教師改進教學,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時,會設計更多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在有趣的思維導圖創作過程中能夠找到學習的樂趣,培養了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寫前階段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拓展思維,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頭腦風暴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啟發思維的方法,即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進行思考、討論聯想出與寫作主題相關的想法。
在英語寫作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即時回應同伴或教師反饋問題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個體提供了一個可以展現自我,表達自我的途徑。雖然思維導圖在英語課堂上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它對授課教師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第一,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教材自身的特點,發掘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備課。例如,教師必須在課前先選定一個討論主題。教師提供在授課過程中提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案例或主題材料,比如種族主義、人文主義、英雄主義這些主題。學生們在閱讀完文本或觀看完教師分享的案例材料后,每個小組選取一個最感興趣的主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組合作研究等學習方法的運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醒學生對于英語的好奇心,讓學生盡可能把個人的智慧和小組討論的結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在黑板上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第二,教師要鼓勵學生深化學習,透過寫作文本中的表象,發掘寫作文本或者寫作話題更深層次的內涵。為了從主題中延伸出與社會現象相關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該話題的基礎上創建一個新的討論話題。例如,必修3中的“A sad love story”一課,我們在完成該課續寫任務前,討論人性的問題,也可以就乞巧節延伸到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自由平等相關話題。通過這樣的授課模式,可以幫助學生從多維度去考慮英語寫作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習作過于膚淺、流于形式。第三,教師進行英語續寫任務的寫作授課與單純地進行閱讀或寫作教學明顯不同,當課堂上需要同時完成這兩個任務的學習時(續寫),就需要教師能擁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時間的能力,避免出現學習時間分配不均的情況。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做到環環相扣,例如,在課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通過寫作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才能夠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清晰且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同時也兼顧了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結論
總之,高中英語的寫作教學要始終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導向。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英語的寫作課堂中來,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內涵,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通過賞析原版小說或者影視作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當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技能在英語寫作中應該始終是我們教師關注的方向。寫作教學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當積極把英語的核心素養和寫作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3]許曉霞.基于英語小說閱讀,培養學生讀后續寫能力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教學與研究,2018,5.
[4]韓光亮.積極運用思維導圖,強化篇章結構梳理[J].中小學教學與研究,2013,7.
[5]鐘穎芳.基于文本閱讀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