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關鍵階段,承擔著知識傳授、能力提升、技能培養的職責。作為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師,要始終站在學科理念發展的前沿,在工作當中積極探索,進行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新課程改革作為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的新風向,為一線教師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效借鑒,同時也能夠讓我們在理念的引導上更具針對性,在工作實踐中更具方向性。但是在現今的教學實際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學習方式的更新,學生能力的提升,對于知識的傳播,也表現出一定的阻礙作用。
【關鍵詞】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通識教育
【作者簡介】羅琳雅,四川音樂學院。
引言
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以及學科思想的深化,教育部對于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的要求指明了發展方向。為了更好的提高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水平,我們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力求充分調動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能夠在教學中進行及時反思,通過常規教學與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讓課堂成為生發新知識、傳播新思想、培養新智育的場所。一直以來,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始終處于緩慢發展的階段,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常常探討如何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新的教學資源,并在分析理解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為此,對于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充分探究學與思的關系,鼓勵自身能夠在常規教學中有意識的,以書本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思想的發展,啟迪學生的智慧。縱觀現今教育的問題,在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育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教師教學思想的不扎實,對于教學內容分析的不透徹,造成了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問題。第二,從學生角度而言,學生的積極性并沒有被有效的激發出來,這就進一步阻礙了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第三,對于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的處理,我們主要是基于知識的理解和語言能力的訓練,并沒有將文化這一因素投射其中,這也弱化了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的效能。
一、注重文化教育在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文化一詞與英語是離不開的,對于任何語言而言,文化都是難以割舍的寶貴遺產。而這份遺產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產生了不斷的改良與自我創造。因此在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勢必要抓住這樣的文本,進行有效的教學,提高學生對于文化的理解,讓文化成為培養學生素養,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對于文化類教學我們要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就是如何讓學生理解文化的同時,進一步理解它內部所蘊含的深刻的社會文化和思想因素,這也是決定著文化類教學走向的難點所在,為了進一步提高文化類教學的水平,教師需要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進行有效的把握,首先是對于課本的解讀上。文化類的教育,其中所涉及的思想內涵,使我們在文本閱讀過程當中需要進行深刻地揣摩與體會的,教師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對于英語文化內容進行細致入微的研究,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節點上,需要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引申,讓學生在分析的同時能夠快速的理解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此外,我們需要注意在文本當中所蘊含的人物精神與品格特征,文化類教學也是人文的教學,因此凝結在其中的人文素養更是讓文化類教學熠熠生輝的重要因素,為了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需要在人文素養這一方面下足功夫,提高學生的理解,抓住一些關鍵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把握,才能夠進一步提升文化類教學的課堂效果。第二個大的方面在于英語文化資料的有效搜集上。對于文化類教學,我們只針對課本進行解讀,勢必是不夠的,因此要在圍繞課本內容的同時,選用其他的文章進行組合,讓學生在綜合整理之后,體會到文化的深層含義,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的效果。
文化類教學的重要意義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培養學生的文化性格,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當中一定不可操之過急,應該將學生的體驗與學生的發展看作成一個動態的增長過程,在學生有進步的時候予以及時的鼓勵,而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讓教師成為溝通文化與教學的一座強大橋梁,讓學生通過文化類教育,能進一步感受到文化教育的魅力,能夠在文化的熏陶之下,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與技能方面的各項水平。
二、英語通識教育要與學生生活相結合
在英語文化類課程課本當中有許多文章,都有這樣的奇妙作用,他們既能夠在傳遞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生活和生活上的常識,又能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那么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們對于這類文章的理解,我們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使用生活化教學這一模式。文化來源于生活,而對于英語文化類課程的應用更應該反哺于生活。因此,我們在設計生活化教學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結合文章的內容,不可過多的進行課外訓練。雖然生活化教學對于英語文化類課程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英語文化類課程課堂畢竟是傳授知識的場所,那么在利用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掌握適度的原則,不能讓生活的實驗和觀察,替代課堂上知識的學習與傳播,所以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結合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計劃,統籌兼顧,讓學生在關注生活的同時學到知識,并進行有效的拓展。第二,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場景。第三,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設計好既定的流程。生活化教學顯得自然而隨意,也以它親近生活這一特點為主要的優勢,但是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我們不能將內容零散化,也就是不能將教學目標弱化,順應學生的自由選擇而發展,這是對于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的不良應用。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我們在進行生活化教學之初,就應該將本課內容進行合理的設定,選擇適宜的1到2處文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就本課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實驗,而并非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不僅達不到既定效果,而且還會影響教學的質量。
三、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悟情感
創設情境是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的主要方式,尤其對于一些離學生生活較遠的環境和客觀事實的理解,可以采用營造環境的思維的方式來進行授課,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上,我們應該在抓住對比的同時,進而突出文章的主題。尤其是對于大學生來說,有效的理解能夠帶給他們更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形成刺激和反應的方式、積極的應對方式,因此在這樣的課程當中,我們要多利用多媒體查閱資料,播放音、視頻等形式,將學生更好的帶入教學情境當中,仿佛能夠置身其中,感受具體情節。為了更好的配合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這就不得不提到一點,在搜集資料方面,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培養,材料是對于課程內容的補充,在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我們重視課文的分析和順序,更應該重視學生思維的拓展和知識面的開闊,尤其是對于一些英語科普類文章而言,更應該讓學生通過這些文章,更多的去搜集知識,進而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識,這是對于學生英語文化類課程能力培養的一個有效方式。
四、要不斷優化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體系
教學設計是教師對一節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把握,在大學英語文化類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我們既要重視內容的合理性以及重難點的突出,還有就是應該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達成何種目標。只有我們在集合各方面達到均衡的程度上,才能夠設計出令人耳目一新,達到通識教育要求。但是很多新老師,雖然在設計的時候花費了很多功夫,并行反復進行教學過程的記憶,但是并沒有在課堂當中關注學生的表現和學生的接受程度。比如說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讓學生的感情難以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就不能夠強迫學生去讀出我們心中設定好的情感場景,這個時候就應該引入一些相關的材料,比如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和補充,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既要背已背好的內容,同時也要準備好一些其他可以補充的知識,以備在課堂上出現狀況。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從學生的感受和學生的接受程度出發,真正利用一堂英語文化類課程課,提升學生英語文化類課程方面的能力,讓情感知識和技能達到一個均衡發展的階段,并非是就課論課,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這是對于英語文化類課程的錯誤解讀。
第一,要關注學生的表現。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對于課程設計的一個及時的反饋,學生的吸收能力,學生的接受程度,也證明了我們課程設計的對或錯,一旦學生出現難以接受的局面,我們就應該立馬反思我們的課程設計是否有問題,然后依據這一問題進行及時的整改。第二,對于可能存在的問題,要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心中要有預設,尤其對于一些年輕老師來說,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的會出現緊張的局面。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初,就一定要多設計幾套教案或者是多積攢一些可以能夠作為補充的內容,這樣才能夠保證一節課的豐盈與順利。第三,要相信自己的教學水平,尤其是在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當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穩住自己的心神,利用自己平時的教學知識和經驗,進行有效的調整,不要出現學生有一些不接受或者是冷場的狀況,就對于自己的課失去了信心,變得沮喪,這是課程教學的不利的因素。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到文化類課程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科學審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教學問題進行改革創新,切實解決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和反思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找到科學、有效的改進策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滿足當前英語教育發展需求。在實踐中,需要大學英語教師發揮現代多元教學模式的優勢,提升綜合教學效果,滿足大學英語文化類課程教育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許明.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英語文化類課程化類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18(19):110-112.
[2]劉世紅.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大學英語課程課外學習策略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學與文化類大學英語通識課程為例[J].大眾文藝,2018(1):224-225.
[3]陳仙,鄧聯健.古代書院通識教育對現代大學英語教育的啟示[J].現代大學教育,2018(2):18-23.
[4]蘇巖.通識教育視域下構建文化特色大學英語教學[J].赤子,2015(10):122-122.
[5]李漫.淺析茶文化對外傳播中大學英語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J].福建茶葉,2017(7):374-375.
[6]龔晴晴.通識教育視角下的大學英英語文化類課程化教學探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9):234-234,236.
[7]阮彬.通識教育視角下母英語文化類課程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和作用[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3):84-86.
[8]吳承鈞.通識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大學英語選修課[J].成功(教育版),2013(3):19-22.
[9]戰雙鵑.大學英語通識課程教學模式探究--以“美國社會與文化”為例[J].新課程研究(中旬-雙),2015(4):2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