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林堅
摘 要:生活情境具有直觀、生動等優勢,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運用,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提升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樹立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強化學生法治意識,保障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文以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幾方面具體分析。
關鍵詞:生活情境;初中道德與法治;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081-01
將生活融入課本教學,是初中新課標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初中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生活情境的創建,能夠有效連接生活常識與課堂教學,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整合,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也是如此。這就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教學目標,合理帶入與生活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提高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以此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多種類型的教學情境
在進行生活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情境創設多樣性,多樣化的生活情境,更加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學生思維。比如合作情境、競賽情境、問題情境等等。合作情境,是通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一同完成課程學習方式,合作中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生活知識與課本內容的融合,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豐富學生的法治思維。競賽情境,是利用比賽的方式,營造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與初中生爭強好勝、渴望被認可的學習心理相契合,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豐富的生活化情境創設,是奠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基調的“良方”,也是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比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這樣一個生活情境,播放多媒體課件: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在過人行橫道的時候,一不小心摔倒了,但是來來往往路過的人們都沒有伸出援助之后,去攙扶一下老人,老人努力了好幾次,都沒有站起來,最后是一位身穿校服的中學生將老人扶起,并攙扶到了馬路對面。針對這個現象,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討論。研究“馬路上老人跌到了,到底該不該扶?”根據這個生活中常見的社會熱點問題,為學生創建情境,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問題進行闡述,促使學生對生活中存在的道德法治現象進行分析、思考和表述,這不僅強化了學生對道德法治的理解和認識,教會了學生是非對錯,同時也回歸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轉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及法治意識,有非常積極的幫助。
二、構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圍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生活情境,教師還應該遵循平等交流的原則,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一些小游戲、小故事、小表演等,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提高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 《走出青春的煩惱》時,教師可以扮演知心大姐姐這個角色,為學生創建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將自己生活和學習上的煩惱小紙條上,然后教師親自收集上來,一一為學生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融入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這樣能夠很好的引發學生之間的共鳴,實現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愛護。另外,如果學生有什么小隱私只想對老師說,不希望其他學生知道,那么教師則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在課余時間單獨與學生談心,解決學生的這些困擾。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完成了教學目標,同時還實現了課本知識與生活的結合,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整合,在和諧、平等的氛圍中,學生能夠獲得更高的學習體驗。
三、引領生活情境教學目標
初中生處于特殊的青春轉折期,思維有獨立性叛逆性等感性特征,只有讓學生直面生活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的道德訓練,教學過程也只有落實到生活實踐中才能讓教學活動充滿生命力。明確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結合實際傳授道德知識。
比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首當其沖”,以“愛國”這一核心價值觀為例,教師創建生活情境,播放多媒體課件:天邊剛蒙蒙亮,整齊的國旗護衛隊,便踏著矯健的步伐,從金水橋出發,一直到國旗桿下,正步行進96步,一步不多,一步不少。7時,太陽躍出地平線的同時,鮮艷的五星紅旗沿著國旗桿冉冉升起,雄壯的國歌聲響徹天安門上空。步履鏗鏘,戰歌嘹亮。他們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詮釋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神圣的尊嚴,讓五星紅旗映襯下的天安門廣場更加亮麗和諧。
通過播放這樣的動畫場面,喚醒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以及集體主義精神,樹立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學生愛祖國、服務祖國、建設祖國的情感。
總之,初中階段,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培養是一個關鍵時期,此時學生的辨別能力、思考能力都在逐漸完善,能夠分辨是非對錯,但同時又常常沖動和感性,容易受到蠱惑和干擾。因此,需要教師發揮引導、教育的職能,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以及法律意識,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利益,促進初中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莫素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4).
[2] 穆 鈺. 談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7,(16):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