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作為初中重要的一門學科知識,其在社會上的應用范圍也逐漸有所擴大,可見學好物理知識相當重要。但是,學生能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用于生活,工作之中,其實和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不過,通過深入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學都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比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等。為此,本文針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困惑與對策”這一主題進行淺談。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困惑;對策;進行淺談
一、 引言
物理學科知識不僅來源于現實生活,而且還作用于現實生活。但是很多的初中生都普遍認為,初中物理是所有科目中最難的,而且也是比較枯燥無味的。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作為物理教師,除了正視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外,還要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初中物理教學事業的有效發展,并且滿足新課程教學改革所提出來的一切需求。
二、 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困惑
(一) 教師教學手段比較落后
縱觀現在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堂,充當主體地位的依舊是那些年齡比較大的老師,雖然他們有著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他們的創新教學意識卻是比較缺乏的,尤其是教學手段更是相當的落后和傳統。
我們身處在21世紀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很多時候,課本上的內容都能夠通過多媒體的技術手段進行展示和呈現。但是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卻認為:憑借自己的講課能力,學生同樣能夠牢牢掌握知識點,殊不知這樣不但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
(二) 學生的實踐機會嚴重缺失
初中物理也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所以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也比較高,但遺憾的是,很多初中教師認為物理實驗在中考范圍內所占的分數比重較少,所以,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也是極其稀少的。久而久之,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高分低能”類型的,他們雖然能夠在各種考試場上獲得高分,但是卻無法將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這其實也是同我國的教育理念、教學目標相互背離的。
三、 初中物理教學中困惑的有效對策
(一) 加強學生課堂上的實踐活動
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時間依舊是以45分鐘為主,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教師除了傳授給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外,幾乎沒有時間再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教學和培養。所以,有意識的加強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時間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甚至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比如,準備一個水杯,一只筷子,然后讓學生親自將筷子扔進水杯,并仔細觀察到底發生了什么情況……稍后學生將會發現,進入水杯中的那一截筷子就像是被折斷了一樣,而這其實就是物理學上的折射現象。
讓學生親自進行實踐,他們將會激發起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并對物理學產生極大的興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看見下雨、下雪的情形時候,他們也會在潛意識里用物理的思維去思考,進而深刻感受到自然界和人類之間和諧統一的關系,從而培育學生更為良好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
(二) 提高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應該是開放性的,尤其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的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激發,而這實際上也是初中物理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的一大表現。
比如:在講到“力的分解”以及“滑輪省力”相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引入類似這樣有趣的故事情景:有兩位大力士在為誰的力氣大而爭吵,他們都認為自己的力氣無人能敵,這時路過的一個小孩子對他們說,自己同樣力大無比,只需要有一根結實的繩子就能拉動他們兩人,兩位大力士看到小孩子向自己挑戰,當然不服,但是結果卻是:兩位大力士失敗了。接著教師再反問學生:“你們知道這個小孩是怎么拉動兩位大力士的嗎?”
故事簡單新穎且有趣,如果教師能夠用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程,那么則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他們從中明白小孩子之所以能夠拉動兩位大力士,所使用的是滑輪組可以省力的物理原理,這種方式無疑也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三) 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生所活動的范圍主要是以校園為主,因此,教師教學水平和素養的提升還體現為學生良好人文精神的培養,即盡可能的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首先,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在校園內設置相應地物理學科的人文景觀,比如:牛頓、愛因斯坦的人物塑像,并在塑像下方標注醒目的名言,又或者在教學樓等學生經常活動地方的墻壁上懸掛一定數量的中外物理科學家肖像,從而使得學生能夠耳濡目染物理學史上中外著名科學家的人格魅力和散發的人文精神。
有條件的中學,還可以邀請一些知名物理學家或者學校內有一定學術造詣的教師定期為學生開設人文精神培養的相關專題講座,從而在校園內營造出一種更加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并不斷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
(四) 組織學生深入學習教材
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是一門很陌生的學科知識,而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師,則應該注重對班上學生基礎課本知識的教學。
然而,知識的掌握絕對不能只是潛在的,而應該做到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挖掘,比如:牛頓力學的相關定義,雖然公式需要牢牢掌握,但是也要趁此機會補充相關的知識,諸如:牛頓是如何發現地球引力的?即因為一個蘋果砸到牛頓的頭上,之后才激發了他無窮的探索欲望,而這也就是牛頓身上所具有的人文精神。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掌握了基礎知識,還會激發起他們對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趣事情的無限探索熱情,進而也才能更有效的推動我國物理教學事業的發展。
四、 結語
其實,物理和數學、語文這些主科一樣,都是十分貼近生活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也常常會看到和物理知識有關的現象。但是一些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依舊存在諸多的問題,這除了同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有限、學習習慣不夠好等因素有關以外,還和初中物理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由此可見,作為物理教師,實際上是面臨著巨大的教學困惑,而只有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課堂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偉.淺析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學周刊,2016(5).
[2]龐智亮.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2017(5).
[3]牛聰.淺談對初中物理教學的反思[J].新課程:中學,2016(3).
作者簡介:
趙仿學,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五十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