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林
摘 要: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教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241-01
《語文新課標》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語文素養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綜合素養。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紅軍長征的書籍,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成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一些老紅軍,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了當時環境的惡劣,深刻理解彭德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對于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并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從而知道因為有了它,植物才會有變化,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再如《夕陽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導學生去觀察夕陽,領略夕陽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導學生去觀察雨后白云的變化,了解它的姿態萬千,變化多端。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走進生活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達到真正理解還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1、聯系學校生活,學習語文。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開學初,我班一名學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報名費主動交給老師,五年級的三位同學一年四季幫助殘疾學生上學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們去說、去講。
2、聯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由多種形式實現,首先是教師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學生自主的活動,如學了《臺灣的蝴蝶谷》、《鳥島》等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回去向家長、朋友介紹那兒的美景;又如讓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查,宣傳等實踐活動等。其次是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如參觀訪問,與兄弟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會發現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如我們家鄉靖江的江陰長江大橋、岳王廟、劉國均故居、靖江籍駐聯合國武器核查專家郁建興烈士事跡……等,就是一種很好的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又如到村里去出黑板報、幫商家設計廣告詞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語文實踐活動。
3、聯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倍加贊許。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