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漢語課程是新疆電大針對少數民族開放的教育,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它主要訓練學生的聽力和口語,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網絡化的教學手段,使漢語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運用,資源建設為雙語微課程教育提供了優質豐富的網絡課程資源。
關鍵詞: 新疆電大 微課程 資源建設
一、漢語口語課程概述
(一)課程性質
漢語口語課程是新疆電大設置的選修課程之一。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并展現出一定的技能性,主要是說的技能。
(二)課程教學目的
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課程的教學對象主要是少數民族學員,主要培養學員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的漢語詞匯得到積累,希望學生明白簡單的句子,并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為社會實踐奠定基礎。
(三)課程教學要求
開展漢語口語課程教學,旨在通過雙語學習使學生的漢語知識和能力更加扎實,并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以此符合日常生活對語言的發展和應用的需求。
(四)課程特點
1.整個口語訓練中涉及普通話音的訓練。2.從簡單句角度出發,在重復練習的情況下,連貫地說出一句話。3.通過積累詞匯,學生的語法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4.重點關注語言的文化性與趣味性,選擇和人們日常生活相關聯的熱點。在安排相關對話的過程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漢語表達欲望。
漢語學習資源匱乏、單一,沒有優質的課程教學體系作為支撐,某些教學方法不夠先進、科學,教學大綱中的重點和難點不能得到突破。從以上學生學習漢語的特點角度出發,可以通過多媒體形式展現。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優化新疆教學資源,保證兩種語言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漢語口語微課程課程建設思路及教學過程
(一)課程設計思路
第一,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科規律,使課程結構更加嚴謹和完善。在深入課程內容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此實現教學目標。在以教學資源為智力支持的情況下,保證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溝通建立模塊化。第二,從課程內容角度出發,漢語口語課程應該訓練學生運用漢語的語音、語調、詞匯等各項功能。針對這一教學需求,在網絡課程設計中,主要涉及的是課文學習、詞語解釋、視頻教學。第三,在漢語初學階段,通過模仿的形式學習,達到學習的目的。因此,漢語在模仿過程中應該以網絡課程為基礎,而利用新疆電大的在線平臺能夠完善網絡課程體系。
(二)教學過程的建議
1.教學過程與形式
漢語是新疆廣播電視大學進行雙語教育的依據,也是一門比較重要的選修課程。本課程主要是面授、遠程輔導相結合的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高雙語能力。在面授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漢語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漢語口語教學的重要之處。通過口語訓練,語音、語調和語速都能夠得以訓練,并有所提高。同時,在不斷加強語言訓練的過程中也要保證學生正確地運用漢語詞匯,保障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自己。在日常雙語教學中把遠程輔導和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相結合,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漢語學習技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漢語學習習慣,并激發學生漢語學習的熱情。在強化學生漢語綜合技巧應用的同時,也應該注重跨文化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讓學生獨立進行漢語學習,并根據遠程課程,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2.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通常情況下是從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角度出發,在此基礎上針對開放教育使學生的學習系統更加完整,展現出更加豐富的學科知識。漢語口語的自主學習形式比較多樣,通常情況下可運用以下幾種方法。第一,教學指南模塊,主要是說明課程及課時、課程實施的細則和學生的成績考核說明,以及課程設計的教師團隊。這個模塊主要是從教學大綱的角度設計的。第二,課程學習模塊。這個模塊主要涵蓋學習要求及學生對課文詞語的理解等相關內容。第三,模擬訓練模塊。該模塊的訓練包括學生之間的對話、短文模仿等。通常情況下進行短文對話,主要是通過影片的方式。
三、“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微課程的教學設計模式
(一)《現代維語》課程教學設計模式的分析
首先是確定學習的目標,在這里主要指的則是對“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這門課程進行相應的學習,從而看出網絡環境下教學“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成為整個教學設計的起點和終點,從而確定隱藏的潛在學習者,包括本民族的學習者及對漢語普通話進行研究的研究者等,在此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使得所設定的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
其次是確定學習內容,對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知識體系進行系統化的整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之間形成的關聯性,并充分考慮學習者學習漢語普通話的實用性,從而對所整理的章節和層次進行梳理,抓住重要知識點,進行相關方面的總結和教學。
最后制作微課程教學課件。由于在網絡環境當中,學習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因此設定好微課程當中所要教學的內容很重要,微課程教學逐漸成為學習者對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進行學習的最直接的有效途徑。
(二)網絡環境下“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課程教學設計模式的構建
網絡環境下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應控制在十分鐘之內,這種學習形式與傳統的授課形式完全不同,成為學習者主動學習的重要源泉,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從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所具有的特點及所要采用的相關教學策略入手,并結合媒體進行深度的設計和整合,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習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的積極性。
在網絡環境當中,我們要充分將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作為建構的基礎,使之更好地與學習網絡有機結合,讓學習者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和老師及其他正在學習的各個地區的愛好者和研究者進行資源的共享,共同探討學習當中所存在的困難和知識難點,協作交流,共同參與學習活動。
四、結語
在新疆地區,進行雙語教育非常重要。漢語課程是新疆電大針對少數民族開放的教育,也是一門公共的基礎課程,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聽力和口語。網絡環境下對《漢普通話語音教程》微課程建設進行探究,要理解其相關定義,從而深入研究教學課程中設計模式的形式和構建方法,為以后相關研究者和學習者對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在網絡資源比較豐富的背景下進行雙語課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應該更新教學理念,通過遠程教育模式,對非漢語的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漢語知識的傳授,并以此提高漢語的應用效率。
參考文獻:
[1]包玉山,烏恩其.論高校蒙古語授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呼倫貝爾學院考試改革對蒙授教師隊伍建設的啟示[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7(03).
[2]蘇蕾,張鑫.高校專業課雙語教學檔案管理研究[J].蘭臺世界,2013(35).
[3]王蔚.獨立學院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實施現狀的分析[J].商業會計,2013(08).
開放教育漢語言(雙語)專業“漢語普通話語音教程”微課程建設探索與研究,阿孜古麗·艾山 16xjddktqn15 青年基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