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
摘 要: 高職英語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必修公共課程,除了傳授英語語言基礎知識之外,還要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因此,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應采用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通過樹立牢固的教學指導思想、選擇合適的教材、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及配備先進的教學設施,培養高素質的英語專業人才。
關鍵詞: 職業素質 高職英語 課堂教學模式
一、引言
隨著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不斷加強,社會對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對人才的要求從單一型、理論型向復合型、應用型和國際型轉化。高職教育本身就是培養適應市場需求和時代發展的應用型及復合型人才的一種就業教育,重視和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及訓練。這就要求高職英語教學在傳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首當其沖的需要將職業素質培養貫穿英語課堂中,構建以職業素質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職業英語應用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二、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教學觀念相對傳統。部分教師還是注重理論和語法知識的傳授,忽略英語應用能力鍛煉,所講內容與未來職場崗位需求情況銜接不足,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教學效果不佳。其次,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來源情況相對復雜,導致學生英語學習情況大不相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學生接受程度懸殊的情況。再次,基礎設施情況不一,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教學設施相對比較完備,而有些發展相對滯后地區很少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現如今互聯網智能時代不斷推陳出新,很多高科技技術教學手段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有一些地區或學校難以實現。最后,教學模式不合理。部分老師依然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灌輸型模式。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存在重視詞匯和語法講解,忽略詞匯量和語法點的理解和掌握,即重視知識傳授,忽略技能訓練,重視應試教學,忽視素質培養等現象。這樣只能產生填鴨式課堂,忽視學生個性,學生缺乏課堂實踐體驗。這種模式一方面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違背教學相長的基本規律,所以教學往往是“勞而無功”,很難有效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從上述教學現狀不難看出,雖然在教育部發布的改革方案中重點提出需要培養輸送職業技能型人才,并且能夠適應社會要求,有助于企業發展。但是,實際教學和要求目標還是存在差距的。目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課堂上缺乏專業性,理論知識多于實踐和專業知識。
筆者作為一名高職校英語教師,曾經和部分任教班級(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做過有關職業素質的溝通交流,從交流情況看,80%的學生對職業素質幾乎沒有什么概念,特別是剛初中畢業進入高職校的學生;10%的學生認為最重要的是認真聽講,學好每一門課,考出好成績;還有10%的學生知道高職院校需要參加技能考證,至于怎么考,聽從老師和系部安排。由此可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職業素質的培養還是一個薄弱環節。
三、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1.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總的來說,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并取得成績,職業素質在很大程度上起著重要作用,職業素質越高,相對成功的機會越多。素質分為先天素質和后天素質,先天素質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而后天素質是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獲得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后天努力改變或提高一些素質。那么,針對就業來說,職業素質是可以培養的。職業素質具有以下特征:職業性、穩定性、內在性、整體性和發展性。職業性,顧名思義,不同的職業對職業素質的要求不同;穩定性是指勞動者的職業素質是經過一段較長時間日積月累而成的,一旦形成,就會比較穩定,還會繼續提高;內在性主要是針對勞動者自身主觀能動性而言的,經過自己的學習、認知和經歷而形成的一種心理品質;整體性提醒我們一個人的職業素質是和本人綜合素質息息相關的,包括思想道德、政治、心理、身體、文化、專業、社交、學習等方面;發展性對我們的職業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社會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就督促著我們不斷提高職業素質以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樣看來,對于沒有職業經歷和經驗的在校學生來說,尤其是培養實用性、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職業素質的培養非常重要。
2.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目前,某些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仍然采用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盡管有一些地區重新編訂了教材,大力倡導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這樣的做法在一些對外公開課和示范課上確實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回歸日常課堂教學后,又開始重復傳統模式。這種課堂模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甚至幾乎沒有,學習目的不明確從而學習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英語考級壓力。現如今,無論是學校還是用人單位,對于學生的英語水平都有級別要求,再加上高職學校的學生基本來自中學,還未能完全從中學應試教育模式中走出來,為了讓學生順利通過英語考級,教師在課堂授課時很自然地采用傳統教學模式;(2)師資配備稍欠缺。高職學校的教師應具備“雙師型”,特別是公共基礎課教師,高職英語教師除了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之外,還要針對不同行業和職業掌握行業英語和專業英語,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需要將英語語言知識與專業相融合。(3)教學環境因素。環境對人的心情有很大的影響,完備的軟硬件教學設施會極大地增強教師的教學信心,例如仿真實訓室,在實訓室里,教師可以通過仿真的軟硬件設施進行情境式教學,但是此類實訓室一般用于專業課教學,公共英語的課堂教學還沒有用到。
3.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需以培養職業素質為方向
高職英語是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和職場環境中運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運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事務的技能。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應該構建從學生職業需求與發展出發,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模式。英語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為方向,與學生的職業方向相結合,這樣教師教了有用的知識,學生學習得很有成就感,從而產生一條愉悅教學鏈條。另外,這種模式會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英語技能水平,提高學生將來的就業競爭力。endprint
四、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對策
1.教學指導思想
人的思想意識指導行動,因此,任何一項改革應該先從人的思想觀念改變開始。高職英語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明確高職英語教學培養的是學生的職業英語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在具體課堂教學實踐中,要牢記以培養職業素質為方向,將英語語言知識與相關專業知識有效結合,既保證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能夠通過要求的英語考級,又鍛煉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大大提高未來順利就業的概率。當然,要求教師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自身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社會的高速發展加快理念的更新換代,教師平時要注重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積極參加業務培訓,踴躍參與教研活動,以此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水平。
2.教材的選擇
課堂教學依托于教材,教材的選擇尤為重要。針對高職英語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學生剛進校的第一、二學年,夯實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第二階段,在第三學年到畢業實習前,可以有針對性地補充相關專業英語。選擇教材時,可以關注那些按階段或按接受層次編排的教材,如果沒有合適的一體化的教材,就按照學生的兩個階段選擇教材。在選擇過程中,涉及加入專業英語的教材時,要特別注意是否適合本校各專業學生學習,例如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可以偏向商務英語,旅游管理專業可以偏向旅游英語等。另外,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自身課堂教學經驗和英語知識組織編寫符合本校學生要求的校本教材。
3.教學方法的運用
任何一個教學課堂都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學方法,高職英語課堂也不例外,教學方法有很多種,考慮到要符合高職學生將來就業要求和條件,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筆者建議主題教學法。與上述文字中提到的目前高職英語課堂采用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同,主題教學法提倡完全自主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比較符合現在的教學改革的主要精神。主題教學法是在教師設立的主題范圍內緊密圍繞學生、跟蹤學生思維研究過程的教學,是開導學生自身基于實際而不是停留于理論的探究思路,并且可以讓學生以職業人的身份進入學習狀態的一種教學方法。主題可以是問題、任務、活動、案例、情境、產品、服務等對象,就英語課程而言,可以根據教材中列出的單元安排,一個單元為一個主題。教師在選擇和確定主題時,可以充分結合授課對象所學專業,適當整合編排。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目標引導者、內容分析者、科學評價者和綜合職業能力促進者多種角色,課堂上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充分參與到知識學習中。
4.先進的教學設施
優秀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先進的教學設施,如果能將常規課堂教學設置在一定的職場情境中,那么對于學生將來能否適應職場環境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例如,在商務英語中,有一個職場情境是商務接待外賓,這一情境可以通過電腦軟件實現,就像生活中的電腦游戲,通過完成一系列任務實現最終目標。除了電腦軟件之外,仿真實訓室也是一個不錯的途徑,例如商務類專業的單證制作實訓室,單證課程中有大量英語,在仿真實訓室中上課,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效果也會相應增強。實訓室可以根據本校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建立,當然實訓室不可能像教室設置得那么多,那么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可以由教務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實訓課程。由于此類軟件和實訓室資金投入較大,需要集體或組織購買才能使用,因此要得到來自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如學校或教育局等,教師本身不可能單獨完成。
五、結語
當今社會競爭十分激烈,特別對剛走出校門的學生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要將英語與相關專業結合,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以職業素質為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提高就業競爭力,提升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楊思羽.試論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2016(05).
[2]陳小蘭.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12).
[3]魯焱.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英語ESP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7(03).
[4]蓋曉芬.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要義與路徑選擇[J].中國高職研究,2014(08).
[5]鄧格紅,蘭品之,王家生.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困惑與思考[J].武陵學刊,2002,27(1):105-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