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微冬
摘 要: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兒童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秉承“基于孩子,滿足需要”這個理念,有目的、有層次地投放材料,讓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操作擺弄材料,做喜歡的事,玩自己的游戲,獲得新經驗。
關鍵詞: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策略
近年來,隨著《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的推進,學前教育領域對構建游戲化活動區域的探索逐漸深入,我們在游戲環境的創設、游戲材料的投放等方面投入了非常大的熱情。我園秉承“基于孩子,滿足需要”這個理念,有目的、有層次地投放材料,讓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操作擺弄材料,做喜歡的事,玩自己的游戲,獲得新經驗。接下來我來談一談對于材料投放的探索。
第一篇章 基礎篇 滿足幼兒游戲的基本需要
1.巧用廢舊、自然資源
(1)廢舊資源
在區角活動材料的搜集和制作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家長、幼兒、教師三者的凝聚力,充分挖掘家長資源,共同搜集各種廢舊材料,清洗后分類擺放。比如在角色區中,幼兒把從家里帶來的小藥盒、小藥瓶投放到醫院;把收集來的盒子、箱子作為外賣店的打包盒。在益智區中,教師利用廢舊的各式紙盒制作了小貓釣魚。引導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與活動區相適應的材料,使幼兒在豐富的材料、開放的環境中有了更為廣闊的創造天地。
(2)自然資源
在自然界里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戲材料。如:秋天到了,孩子們在小區里游玩的時候撿了許多落葉帶到幼兒園來,我們將孩子們帶來的樹葉投入到區域中。在科探區中,孩子可以通過觸覺和視覺感受樹葉的不同脈絡,并進行記錄,還通過聞一聞不同的樹葉,來辨別它的味道。在美工區中,孩子們用各種各樣的樹葉拼貼出形象逼真的螃蟹、金魚等,還利用一些輔助材料,將樹葉添畫成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孩子們在隨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了自由的體驗和創造的樂趣,也增強了想象力。自然資源豐富了孩子們的區域材料,同時給了孩子們無限的創造力。
2.注重探究,一物多玩
我們投放的活動材料還應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比如,我們不是給孩子們幾輛工程車模型,讓幼兒根據教師的要求,找一找有哪幾部分、幾個輪子,有什么不同,這并不是典型意義上的探究活動,而是提供給幼兒各種材料,如車輛模型中的鏟子、窗、輪子等,讓幼兒自己拼裝出模型車,這就是一種探索活動,孩子在不斷地探索中同樣也能發現汽車有哪幾部分,有幾個輪子組成。
幼兒在自由操作、試驗、探索、即興扮演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同一材料的多種玩法,充分挖掘材料的潛在性。如巧手區投放材料時,我們預先對一些材料進行了各種玩法的思考,再進行投放。如,我們投放的幾何拼圖,孩子可以直接尋找空缺部分配對,也可以用不同的幾何圖片去拼中間的空缺部分,還可以在白板上拼自己想拼的圖案,有自己的創意,甚至可以先拼出圖案,然后來統計在這個圖案中用到了幾個三角形,幾個菱形,幾個方形等??此莆覀兺斗帕艘粋€簡單的拼圖,但孩子們可以有不同的玩法,體現出了一物多玩。
第二篇章 探索篇 引導幼兒向更高水平發展
1.控制高結構材料數量,引發替代行為
中班幼兒認知范圍逐漸擴大,處于聯合游戲的階段,他們有合作意愿、表征意愿,那我們在投放材料的時候就有目的地來進行。如,在我們的娃娃家中,投放的高結構材料數量有所控制,有時孩子需要的材料沒有。那同時我們也會在活動室增加一些與實物相似的替代品和一些橡皮泥、彩紙、盒子、瓶罐等易于變化的低結構材料供孩子游戲時取用。為了達到目的,就會出現“借”或者“以物替代”“折疊剪貼制作”“去超市買”等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的游戲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如孩子在制作美食的過程中沒有鹽了,就會試著用其他的物品來代替鹽罐頭撒一撒。
2.體現游戲材料開放性,創造無限可能
我們活動區賦予幼兒極大的自由度: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可讓幼兒自由選擇的各式操作材料,但不規定幼兒操作材料的具體方式、方法和詳細步驟,使幼兒能夠運用材料探索發現,使自己的本位需要獲得滿足。
如,在科學區中,教師以往都會提供一組《磁鐵和誰做朋友》的探索材料,包括磁鐵旺仔筒、雪花片、積木、剪刀等探索材料,提供了一張記錄表,表格上已經畫好了上面所涉及的幾種材料,目的是要求幼兒通過探索記錄磁鐵可以吸住哪些材料。這張記錄表的設計已經表明,這種探索實際上是一種“假性探索”,是一種驗證式的探索。記錄表上為什么只規定這幾種物體,一點都沒有留白,也沒有懸念。所以我們改變策略,還孩子選擇材料的自由,預先不提供材料、設計記錄表,讓孩子們自己主動地來開展探索游戲,鼓勵孩子們在活動室內外尋找常見材料,收集在固定的收納盒中,并鼓勵孩子們自己做實驗,記錄磁鐵可以吸住哪些材料。最后,孩子們可以走出活動室去尋找各式各樣的材料來豐富自己的實驗。這樣的過程比原來更有趣,更具操作性,關鍵是從尋找材料到實驗操作再到拓展延伸都是孩子們自己規劃操作的過程,這更是幼兒主動建構經驗的過程。
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兒童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通過對材料投放的探索,教師獲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支持孩子們玩自己的游戲,使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得到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