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榮
摘要: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對于初中物理教學有著重要影響。本研究從初中物理課堂提問角度出發,認為其最佳效果的獲得,要注重提問設計,循序漸進地提問,還要著眼于學生全體,進行差異性提問。同時,教師在提問中也要收集學生信息反饋,結合實際情況巧妙提問,合理選擇提問對象。另外,初中物理課堂提問還要進一步關注和激發興趣,促進提問問題的趣味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策略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是整個初中物理教學階段的中心環節,其提問效果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更是對初中物理教學效果有著較大影響。因此,關注初中物理課堂提問這一研究主題,從不同角度出發,尋求具體方略,對于初中物理教學成效的提升大有裨益。當前有關于這一方面的研究,局限性較強,未能充分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且分析全面性不足。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一、注重設計,循序提問
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成效的提升,需要教師在深入研讀教材內容,詳細了解教學要求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相關問題,并形成對學生回答的預期設想。在具體提問過程中,教師應基于先前精心設計的問題,循序漸進進行提問,不可“一股腦兒全拋出”,更不可“毫無章法提問”。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其不僅承擔著問題設計的任務,更扮演著問題提出者的角色,這兩方面只有密切配合,協同共進,方可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以“物體的質量及其測量”教學為例,借助問題設計,循序漸進開展了課堂提問活動。在問題設計階段,我詳細了解了學生目前知識儲備,意識到學生當前只是對物體的尺度及其測量進行了學習,其他相關方面的知識儲備較少,并且這一課時的內容要點相對較多,鑒于此,我設計了三個核心問題:什么是質量?質量怎么表示?如何用天平測量質量?在課時教學過程中知識點呈現前,我依次提問了這三個問題。事實證明,整個課堂提問獲得了理想成效。
二、著眼全體,差異提問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是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決定了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面向主體也必須是全體學生,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過程中,需要關注全體學生的情況,避免將提問環節集中在學習成績好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這兩個群體,堅持因人而變、因材施教。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到在班級內部,學生差異較大,不同學生在學習成績、性格特征等多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中做到差異性提問。
以“安全用電”教學為例,在課堂提問環節就踐行了上述理念,開展了課堂提問。在問題設計時,我面向全體學生進行了問題設計。課堂提問過程中,我根據自身對學生目前學習情況的了解,將問題難度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問不同層次的問題。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我主要提問學生安全用電的基礎知識,對于物理成績中等的學生,我主要提問其觸電時急救常識和相關注意事項,對于物理成績較好的學生,我主要提問工作中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這不同層次的問題,對應了不同學生,做到了差異提問,保證了人人有所學、人人有所獲。
三、收集信息,巧妙提問
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彼此交換信息,共同達成教學目的。因此,教師要想更好地提問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效果,就必須注重收集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將其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思考,理解出學生答案背后的含義。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語言之外的信息,如面部神態、語氣等,進行相關判斷,巧妙選擇提問對象。
以“熔化和凝固”教學為例,我進行了課堂提問,如“冰棍在熱天沒有了,這是熔化還是凝固?”“冬天水結冰了,這是熔化還是凝固”等,在提問中,我發現有的學生高高舉手,有的學生面露遲疑,還有的學生低頭不語。面對學生不同的非語言信息,我及時進行了收集和分析,結合這一情況,特意選取高高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既可為這部分學生提供表現機會,還可以為其他學生提供合理答案。這一舉措,巧妙進行了提問,保證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關注興趣,趣味提問
學生學習興趣,不僅僅對于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狀態有著深入影響,更與整個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效果產生制約。為何這么說?學生對物理課堂提問內容產生興趣時,其會更為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之,學生對所學內容、所提問題缺乏興趣,課堂教學和課堂提問都難以進行。因此,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興趣,善于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尤其是要把握初中學生特定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趣味性提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效果。
我一直堅信學生學習興趣對教學效果、學生成績、學生素養的重要影響,因此,我也在教學中一直致力于借助各種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我在進行《眼睛與眼鏡》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就借助趣味提問,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清晰呈現“眼球構造”這一知識點,我將眼球比喻為照相機,提出了趣味問題:你能否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的方式,對比一下眼球與照相機的結構?學生聽到了這個問題,興趣瞬間被激發,這一對他們而言較為新穎的比喻方式,是其興趣來源。在此情況下,學生合作開展了探究,最終得出了對比結果(如瞳孔還比光圈,視網膜相當于底片等),有效掌握知識點。
概而言之,唯有注重課堂提問藝術,方可更好地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效果的提升,以上四點可作為參考性舉措。另外,還有一點必須明確,初中物理課堂提問藝術的進一步提升,不可一成不變,必須緊密結合不同情況的實際,因事而變,因人而異,在此基礎上實現教學效果的增強。
參考文獻:
[1]樊雅平,黃生學.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0(9):129-130.
[2]祖擁軍.淺析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及對策分析[J].亞太教育,2015(30):52-52.
[3]徐群茂.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策略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