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斌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突出體現了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創新
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師應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這是數學課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史寧中反復強調“歸納與創新”,學生思維的過程遠比簡單的數學結果重要。2006年9月6日和7日,“中美數學教育的高層交流”在北京舉行,美國學者介紹了他們的數學課上教師講得很少,主要是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索,在我國偏遠的農村學校,數學課堂上仍是教師講為主,學生的自主性很難發揮,他們自小就養成被動接受的習慣,而新課標下的教材在情境創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為農村數學教育提供了方便,給學生給了更多的思維空間。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體現了螺旋上升的原則,要創制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之間相互幫助進行薄紙的旋轉)。
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學習需要
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地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三、注重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學科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基礎性和應用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了本節課后,我們倡導學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了解旋轉在動力方面的應用,向物理老師請教有關旋轉方面的其他知識。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對旋轉現象進行更廣闊的了解。對于學生提出的復雜的問題,可以當作一次課外活動組織學生課后完成,但一定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幫助。對于學生們提出的問題也要進行適當的引導,用合作的態度和他們一起解決,同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使之得到發揮。
四、充分信息技術為數學課堂教學服務
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計算機輔助教學進人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
五、結合數學史進行數學教育
在中學數學教育中有必要進行數學史的教學。結合整個中學數學教材內容,通盤計劃,全面安排;應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選取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介紹;還應注意學生的可接受性原則。引進和講授數學史的方法可以多樣化,如結合新教材進行簡短的歷史史料插話;利用一堂課的大部分時間進行專門講授;成立課題組進行探究,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課題的各項工作;組織專門的數學晚會、數學壁報、數學報告會以及偉大數學家生忌紀念會等形式進行介紹。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根據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時更新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為基礎,繼承與創新并重,可對教材適當補充和刪減,或調整教學順序,搜索有關資料并進行歸納整理,不斷積累課程資源,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帶領學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養學生對教材的知識發現、探索和運用的能力,進而具有自學能力。教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靈活的運用教材。一種先進的教學思想,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學生、學校不斷提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雷麗青.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0(18).
[2]謝玉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