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娟
摘 要: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不重視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而思維是人所獨有的重要特征,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途徑之一。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對于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教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只針對書本上的知識,培養學生語文的閱讀能力的寫作能力,不重視思維能力培養。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對人才的需求也有所改變,教師要在語文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轉變教學思路,不能只注重培養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改變課堂教學方法,保證課堂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素質,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1借助教材,點燃思維的火花
小學的語文教材選的閱讀題材都比較豐富,內容也比較天馬行空,把宇宙萬象都呈現在小學生的面前,教師要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或關鍵句,在督促學生完成閱讀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詹天佑》一文中介紹了兩種開鑿隧道的方法和“人”字路線設計思路的提出,贊揚了詹天佑的智慧,聰明,創造精神,小學閱讀訓練雖然不難,但其中贊揚和推崇的精神正是小學生要努力學習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的分析每一篇文章中的具有深刻意義的句子,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就會受到思維的訓練,點燃思維的火花。需要注意的是,小學教材的模糊、空白處往往具有豐富的內涵,是學生發揮想象力、鍛煉創造性思維的有效資源。教師要把握好教材模糊、空白處的教學價值,讓學生在無字處讀出字來,在簡略處體會豐富的內心想象。
2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拓寬思維廣度
探究就是一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寬學生的思維廣度。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時要先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不拘泥與書本上的表面意思,更深層次的探討問題,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就會出現不同的解決方案,學生可以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把問題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因此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將自己了解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上,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
3改善教學方法,加強思維訓練
課堂是學生運用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語文知識良好的結合在一起,以此訓練學生思維。教師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生活化的情景教學就是以學生的生活背景,知識儲備為出發點,結合教師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的一種充滿樂趣的教學方式。將生活情境運用到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還能提高孩子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我在教《麻雀》一課時,按常規教法,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烈興趣,不易深入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豐富感情。為此,打破常規的教學程序,設計了兩個與課文有內在聯系的問題。以“期待效應”創設了一個特定的環境,并由此引導學生圍繞這兩個問題與這一情境,層層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教學的需要出發,引入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通過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讓學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教學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的語文教學,也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學生思維的發散提供空間。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大膽實踐,勤學好問,讓學生走出課本的禁錮,找到思維的發散點,迸發出思維的火花。
參考文獻:
[1]賀衛.以“生”為本,以“思”為主線的課堂更高效——聽“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教學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5(35).
[2]保春燕.加強思維訓練,提升思維品質——以特級教師張齊華《確定位置》一課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6(01).
[3]姚鑫.帶領學生在玩樂間拓展思維——長沙市岳麓區博才咸嘉小學數學組風采[J].湖南教育(C版),2016(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