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領兄
摘 要:面向數字化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也要與時俱進,進行混合教學改革。數學分析是數學專業核心課,對學生的專業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分析這門課教學中進行混合教學改革,充分利用慕課、網絡平臺與傳統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慕課 數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c)-0159-02
1 混合式教學改革的趨勢
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電子設備的普及,慕課頻繁出現在網絡教學平臺中。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簡稱為MOOC(慕課)。幕課具有獨特的開放性和自主性,現已成為大學生和社會人士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幕課已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起來了。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巴西,中國等等有十幾個國家在積極推進慕課。中國慕課發展很快,直到今年我國已經上線的慕課課程有5000門,超過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面向數字化知識經濟時代,高校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教學模式轉為傳統教學與慕課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是指組織和分配可用資源(例如工具,技術,媒體和教材),通過選用合適的資源來達到教學目標。混合式教學是將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慕課的優勢相融合的,已達到有效教學的一種模式。美國濱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從2005年開始實施了混合教學改革。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從2007年開始在全校范圍內系統地實施了混合式教學改革,是澳大利亞公認的混合學習開展最好的大學。混合教學在中國高等教育鄰域的應用始于21世紀初網絡教育平臺的采用。以清華教育在線(THEOL)為例,這是一套由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開發的網絡教育平臺,該平臺從2001年至今已有400多所中國高校采用。混合教學改革已經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2 混合式教學的要素
2.1 工具
慕課、黑板、高校課堂,清華教育在線平臺(或其他網絡教育平臺)。
2.2 學習資源
(1)指導性資源:課程教案,學案等。
(2)內容性資源:試題、試卷、課件、案例、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媒體素材等等。
(3)過程性資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優秀的作品和成果。
(4)環境性資源:該類資源主要是指教與學過程中所依賴的軟件環境,也就是在線課程,資源管理平臺等。
2.3 教學方法
(1)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方法。
(2)角色扮演法:使教學內容劇情化,腳本化,讓學生扮演劇中的人物,進入角色,體驗職業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所采用的教學法。
(3)翻轉課堂: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而改變師生角色的一種教學方法。
(4)參觀法:組織或指導學習育種實驗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5)實驗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實驗、觀察實驗對象的變化過程而學習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6)在線學習法(E-Learning):指在由通訊技術,微電腦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的電子環境中進行的學習知識的方法。
(7)研討法:在老師指引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活動。
2.4 老師與學生
老師是有主導作用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評價者,管理者。學生是占主體地位的建構者,探究者,協作者。
3 數學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趨勢
數學分析這門課程是數學專業課程中課時最多的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這門課程理論性強,內容豐富,有著獨特,完備的知識框架和體系,所以許多高校數學老師關注它的教學。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分析課程也要進行教學改革。一方面,慕課是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對學生的自控能力,自學能力的要求高,而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差些,學習的自覺性較差,需要老師的引領和督促。另一方面,數學分析的傳統教學方式是以灌輸式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理論知識,在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混合式教學模式克服了學習者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受時間地點的局限性。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情況下,預習課本,觀看優秀的視頻課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回播,反復聽講。如果觀看視頻還是有不懂的地方,就要聽老師面對面的詳細講授,與教師零距離的交流。如果學生懶惰或是其他原因沒有預習就得面對面聽老師的講授。對于這種學生,老師在教學中更應當進行混合教學改革,通過運用PBL教學法、翻轉課堂、在線學習法,研討法等等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對于內蒙古民族大學數學學院的學生的數學分析課程的教學中需要進行混合教學改革。
4 數學分析的混合教學改革
教學要講究方法,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掌控課堂氣氛,把復雜的問題講簡單。課堂教學需要精心設計,課堂細節需要深入研究。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結構體系,要充分融入教師自身對學科知識體系的感悟。下面是數學分析這門課程一節課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因教師而異,因對象而異,因課程而異,并無統一模式。
(1)預習+測試。
課前留預習內容。這個預習內容是課本上的內容和線上的教學資源(慕課、微課、PPT,WORD 文檔等等)。并在平臺上設計簡單的測試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老師在上課前看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學生預習情況,并做記錄,便于課堂上講授與提問。
(2)提問+精講。
課堂上提問,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然后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精講,還要留白。還可以用翻轉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小組討論。
充分運用研討法,小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般5~6個人一個小組,討論時間根據內容來定。討論完后選一兩個小組進行展示他們的成果。這個小組討論環節根據內容,可以放在課下進行,下次課展示都可以,可以靈活安排。
(4)總結+作業+預習。
作業在線下做,然后上傳到平臺上。
清華教育在線平臺上按照數學分析的章分幾個模塊,每一個模塊都有幾個小節,每小節內容還要分成幾次課。每次課都有對應的教學目標,教學資源,課前小測試,課后作業(偶爾沒有)和拔高題(偶爾沒有)。每一章都有小單元測試題,問卷調查,反思和評價環節。
學生成績構成:考勤10%+作業5% + 活動5% + 3次單元測試30% + 期末考試50%(期末考試卷面成績30分以上)。
5 結語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課堂一端連接學生,一端連接著民族的未來,教育改革只有進入到課堂的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深水區,課堂不變,教育就不變,教育不變,學生就不變,課堂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地帶”。課堂教育的改變關系到民族的未來。作為數學專業核心課—數學分析的教學要結合教育觀念與體制的改革,社會發展,科技發展,學生情況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 郭英劍.“慕課”在全球的現狀,困境與未來[J].高校教育管理,2014(4):41-48.
[2] 韓錫斌,王玉萍,張鐵道,等.迎接數字大學:縱論遠程、混合與在線學習—翻譯、解讀與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3] 趙彥.慕課對高效教學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高效學刊,2015(7):34-35.
[4] 王金華,向紅軍.慕課背景下數學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科教導刊,2016(4):120-121.
[5] 彭宇璇.淺談職業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方法[J].科技資訊,2018(8):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