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恩澤,李 峰
(黃岡師范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發生了改變,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大。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提出,人們對體育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同時,規劃綱要中還提出了要大力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加強對重點人群體育活動的重視以及要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的要求。“健康中國”的提出不僅為社會體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對各高校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指明了發展方向。黃岡師范學院作為地方高校承載著為地方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的重任,理應密切跟隨社會發展實際培養體育專業人才。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缺乏科學性,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
黃岡師范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指出,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掌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勝任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指導工作,并具有從事體育產業經營管理和運動技術培訓等工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
1.2.1 專業培養目標缺乏特色 教育部對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基本的社會體育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體育活動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教學科研等方向的高級專門人才。黃岡師范學院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與教育部要求相一致的,但在專業培養目標上沒有突出院校的專業特色;社會體育專業的辦學目標是培養既有社會體育特色,又具有熟練操作技能、良好服務意識和社會適應性的通識人才。
1.2.2 人才培養途徑封閉 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途徑,但在學生課后參與的實踐教學方面,重視程度并不高。而課堂教學多以教師講授傳授技能為主,它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掌握了解更多的理論知識,但卻容易使學生缺乏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在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教學課程中,學生學習教學技能的相關知識,并進行模擬實踐教學,可在課程后,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課外實踐,這也使得學生在真正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造成錯誤。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主干學科范圍較廣主要有社會學、體育學以及管理學3大類學科。它的專業業務范圍包擴群眾健身質詢與指導、體育產業的經營管理、體育游戲、戶外休閑體育、運動技術培訓、體育賽事組織與策劃等,這也可以看出社會體育專業屬于寬口徑專業。但看似專業就業范圍很廣,可在總學時固定不變的情況下,想要培養的專業人才全方向精通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就導致學生在擇業競爭時,沒有突出的專業特長優勢。1.2.3 專業課程設置缺乏時代性 黃岡師范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專項課程的選擇上和體育教育專業擇一樣,專業之間差別不明顯。且在專項課程技能的選擇種類上,主修課程主要包括三大球類(排球、籃球、足球)、三小球類(網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體育舞蹈、健美操、田徑和武術;輔修課程開設了瑜伽、跆拳道、龍獅運動和散打。黃岡師范學院在2016版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上在必修課程中開設了戶外拓展和龍獅運動;在輔修中增加了陀螺與毽球。相對而言新型課程的增加較少,專業特色課程缺位。
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黃岡師范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有3個方向即健身體育指導咨詢、運動技術培訓,以及體育產業的經營和管理。但在專業課程項目的設置安排上,健身體育指導咨詢方面的課程只有運動處方、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方向的課程只有體育市場營銷、體育俱樂部管理和體育公共關系;運動技術培訓方面的課程,除了各主修和輔修的專業技能理論課程外,只有運動訓練學課程。與培養方向相關的主要課程設置較少,所培養的人才專業知識技能不扎實。
1.2.4 專業實習與社會應用脫軌 黃岡師范學院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實踐環節主要包括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周、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實習工作以及畢業設計(或論文)等。專業實習時間共計16周,專業實習的時間不長。但如果要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操作應用能力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磨礪,從而才能讓學生形成較強的職業素質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實習基地種類方面,黃岡師范學院目前設立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基地共22個,且大多數為商業健身俱樂部以及籃球、羽毛球等球類專業培訓俱樂部,這樣使得學生在實習工作單位上的選擇很少,一些想去政府機構,如體育局或者社區體育服務中心等機構實習的同學,需要自己去應聘相應的單位,這樣學生在實習時的工作情況及表現,院校很難進行采集、評估。通過對2013—2017年5年間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近6成的學生畢業后都選擇了去學校,選擇健身俱樂部及企業工作的人數并不多,大多數學生對社會體育專業的就業前景信心不足,雖然許多學生也想去政府部門,可由于本專業對公務員考試選拔人才沒有優勢,真正去政府工作部門參加工作的學生很少。再就是由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程度掌握不夠,對從事體育工作缺乏自信,這也是導致許多學生在畢業后并不想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原因之一。
“健康中國”對未來體育發展走向及發展態勢起導向作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要大力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同時要加強對重點人群、特殊人群體育活動的重視以及要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的要求。這反映了當前休閑運動產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重點人群的體育活動開展還要加強。為社會體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體育專業人才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也為社會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源泉,并擴大了社會對體育專業指導人員的需求。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全民健身的教育功能、經濟功能以此社會功能等功能,并與社會的各項事業促進和諧發展。
2.2.1 健康中國引領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了要推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的開展。當前,國家對老年、婦女、青少年以及殘疾人群等特殊人群的體育鍛煉情況越來越重視,社會市場上,專門的老年人、殘疾人群體育指導服務機構相對較少,在重點人群體育指導這方面,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因此,可以將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朝此方面開展,培養一批從事特殊人群體育指導的專業人才,開設相關課程,加強特殊人群的專業指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還對健身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要求,要積極培養山地、水上、極限、戶外等時尚休閑運動項目。目前黃岡師范學院已將培養健身、休閑娛樂人才列入專業培養目標中,但相應的專業課程安排較少,很難形成本校的特色;另外,在一些時尚休閑運動上面,如攀巖、定向越野、戶外拓展等項目,市場對戶外休閑運動的相關人才的需求相對較大,因此可以將戶外休閑運動人才的培養作為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
2.2.2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1)加強校際、校企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在校內選拔優秀的學生,與高校之間進行相互的交流學習;此外,還可以聘請社會體育專業方面的知名的專家、學者來進行專業知識講座;同時,可以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在課后進入相應的企業進行實踐活動,通過“小實習”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操作能力,從而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市場競爭的能力有所提升。(2)精化專業口徑,明確專業發展方向。黃岡師范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細化方向應基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背景下,體育市場出現的新需求來制定。可以將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下設健身運動指導、運動技術培訓、休閑戶外運動以及特殊人群體育指導這4個方向。這樣可以使得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學而專,專而精”,進而提高學生在就業時的競爭優勢。組織技能培訓,鼓勵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認證。
2.2.3 完善專業課程設置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要求,結合黃岡師范學院實際情況,建議開展一些特色課程并增加專業課程的數量,如可以開設特殊人群體育指導、戶外運動、自由搏擊、團體操課(有氧操、普拉提等)、器械訓練、體適能訓練(有氧、拉伸、抗阻)等專項課程。同時,可以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增加體育賽事創意與策劃、體育賽事管理與運作、運動競賽組織與編排以及體育賽事宣傳與推廣等相關課程。
2.2.4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首先,可以增加專業實習的時間。建議由目前的16周逐漸增加到24周;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去培養,去磨煉。其次,可以開展社會體育專業實習入職前的培訓工作,如本次實習的目的、達到效果以及了解實習工作期間的注意事項、安全準則;同時還要針對自己所要前往的實習部門,進行相關技能的加強培訓。最后,可以增加實習基地的數量和種類,如體育賽事運營、策劃,運動康復醫療等實習單位,這樣就使學生有了更充分的入職準備,同時也給了學生更多的機會去選擇向往的實習單位。關于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就業指導工作,增強對自己所學專業技能的自信心,引導學生參與社會體育的相關工作,改變學生傳統的就業觀。
通過對黃岡師范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調查研究來看,目前,該專業還存在專業培養目標缺乏特色,人才培養的途徑傳統單一且專業口徑過寬的問題。在課程的安排與設置上,專項課程特色不突出以及課程種類設置不足。最后,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著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習工作時間較少,實習基地種類單一以及學生畢業后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人數較少等方面的問題。人才培養方案未來的發展取向應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個新背景下結合市場需求情況,來確定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通過多種優化途徑來完善人才培養的模式,加強校企、校際之間的交流合作,確定專業的發展方向。通過特色課程的設立完善專業課程設置;通過增加實習基地種類,加強學生實習前的準備工作,從而提高社會體育專業實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