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環境影響評價在社會各行各業的生產與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眾所周知,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具有應用性強的特點,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作崗位能力,并且以具體的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為依據,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最先進的環境影響評價教學大綱,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以及不斷創新教學內容等,實現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以及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應用型高校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教育領域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 環境影響評價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2017年衡水學院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項目(2017jxtd08)。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056-02
眾所周知,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工程專業的一個重要組成學科。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理論性,并且涵蓋了其他許多學科知識,是一門綜合交叉課程。如今,時代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對環境影響評價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環境影響評價法的實施以及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制度的建立,可以說環境影響評價專業人士已經擁有了越來越高的社會地位,并且受到社會各界人士高度的關注。在這種背景下,高校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推進高校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是培養更優秀環境影響評價人才的重要保障。相關領域的教育工作者也在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方面下了更大的功夫。從及時調整環境影響評價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環境影響評價,相關課程教學大綱不斷的豐富教學內容,以及創新教學改革方式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提升環境影響評價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今后在工作崗位上的職業核心競爭力。具體來講,本文把提高應用型高校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引進“雙師型”教師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授課過程中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決。久而久之,這門學科就難免被邊緣化,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夠,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未能得到教師的及時有效解決,以致于學習效果較差。同時,環境影響評價課程設置的學時有限,要想在有限的課時內,把全部的知識點講授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學生聽不懂,不愛聽,更別提學以致用了。因此,上述諸多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教育領域人士足夠的關注,解決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新形勢下,修訂環境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聘請來自各高校的環境影響評價“雙師型”專業教師參與方案的制定,調整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課和應用課的學時數。圍繞著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還增設了與之相關的輔助學科,例如,環境法律法規、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環境監測、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噪聲控制,并安排“雙師型”教師從事課程的授課。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這些“雙師型”教師會把多年的實踐經驗有效的融入到理論課程的講解過程中,為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環境工程高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其自身擁有淵博的知識以及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可以為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換言之,教師在整個環境影響評價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顯著的改善教學效果。具體來講,一名合格的環境影響評價教師,要善于把復雜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淺顯易懂,善于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案例來講解課堂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環境影響評價教師呢?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成為一名優秀環境影響評價教師的具體措施。
第一,環境影響評價教師要不斷的增加自身的學識,參加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考試,同時,還要積極加入到環境影響評價報表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編制等相關工作中。一方面,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增加自身的實踐經驗。
第二,對于環境影響評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晦澀抽象的理論知識,這些引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的相關章節進行講解,能夠更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眾所周知,環境影響評價博大精深,如果一味的死記硬背枯燥晦澀的理論知識,很容易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而利用已經審批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輔助講解,就會讓學生意識到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第三,把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師執業資格考試相關內容融入到教學大綱中。同時,還要充分挖掘網絡教學資料,例如,中國環境影響評價網、國家精品課程網,來確保環境影響評價教學大綱的與時俱進。從總體上來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大綱要以現實為依據,針對實際生產中所出現的相關問題以及國家政策法規標準等,來第一時間在課堂上與學生們分享,并給出相關問題的解決對策,為學生今后在職業資格考試中獲得更優異的成績以及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更好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助力。需要強調的是,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大綱制定過程中,要邀請“雙師型”教師或者環境領域的高級工程師參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邊實施,邊調整。
三、改進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總評成績
目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總評成績是由多模塊構成。其中,每人獨立完成一份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占40%,課堂平時表現出的紀律性、有效性、協作性等占20%,期末閉卷考試占40%。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總評成績構成的多樣性,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提高了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同時,也打破了傳統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測評模式下的諸多方面的弊端,更加有效彰顯了實訓實踐環節在整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從思想層面徹底改變了學生考前突擊的僥幸心理,打破了一份卷子定勝負的弊端,讓學生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道理,要想獲得更好的環境影響評價測評效果,就要在平時端正學習態度,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總之,細化后的考核辦法更加人性化,同時也有效的提高了整個環境影響評價教學的實際應用水平,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四、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改革效果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至2017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中,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數占比總畢業生人數分別為19%、25%和31%。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畢業生人數逐年上漲,這可以反映出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的成效還是十分顯著的。對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而言,教育的初衷是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秀的人才,不辜負國家和社會所賦予的責任與使命。而通過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的改革中,我們看出環境影響評價教學中所存在的諸多方面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不斷探索與實踐,已經朝向更高、更遠的方向騰飛。
參考文獻:
[1]劉琦煒.淺談應用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課堂教學改革[J].美術大觀,2018(6).
[2]邵全義,李高杰.應用型本科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1):134-136.
作者簡介:
張潤(1987-),女,河北衡水人,碩士,助教,從事環境工程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