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濤+紀輝
摘 要:符號意識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創設關聯情境、解決實際問題等來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且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滲透于數學教學的始終,讓學生把握符號意識的內涵和本質,逐步形成使用符號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符號意識,生活情境,解決問題
符號對于數學來說是特有的,它既是數學的語言,也是數學的工具,更是數學的方法。《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將“符號意識”作為中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同時提出“建立符號意識有助于學生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到底什么是符號意識?如何建立學生的符號意識?這些問題成了老師們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一、聯系生活,理解符號意義
關于符號意識,《標準》的修訂稿和實驗稿有一個區別,原來是叫符號感,現在把它稱為叫符號意識。因為符號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個最基本的層次。而符號意識對學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所以《標準》指出: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夠理解并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分號隔開是兩層意思,一個是會表示,另外一個進行分開進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結論。符號語言是數學里一個完整的東西,某種意義上是一個體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提升符號意識,對于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
數學符號是數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與圖形語言)的主要組成部分,數學符號是數學語言中最能夠體現數學特征的語言,具有數學的精煉、準確的特點,如表示“兩個數差的平方等于這兩個數的平方和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兩倍”用代數公式表示為: .相對自然語言而言,符號語言具有精煉、準確、簡明等特點。很明顯,數學符號是數學作為一門科學其特征的重要體現。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理解符號的意義,逐步認識引導學生們經歷“具體情境——抽象的符號——深化應用”這一逐步符號化的過程,促進符號意識的形成。
二、創設情境,滲透符號意識
符號本身是抽象的,單獨一個符號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并不大,關鍵在于它和具體的情境結合在一起而產生的實際意義。我們在教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段心理和認知規律,要科學,重視情境教學,幫助學生去認識與理解符號感。
初中生已具備了較為完備的日常生活經驗,而我們生存的現實世界是一個符號世界, 生活中到處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符號。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培養學生教學符號意識的關鍵是要把現實生活中豐富的符號標志引入課堂,發掘學生腦海中隱含的數學符號,使知識的學習由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符號標志過渡到所學的數學知識中。
三、數形結合,增強符號意識
羅素說過:“什么是數學?數學就是符號加邏輯” 數形結合思想就是把抽象的數學語言、數量關系與直觀的幾何圖形、位置關系結合起來,通過“以形助數”或“以數解形”即通過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可以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起到優化解題途徑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部分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了消極情緒,害怕數學。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數學語言抽象。例如,若A是實數a在數軸上對應的點(如圖),則關于a,-a,1的大小關系表示正確的是( )
A.a<1<-a
B.a<-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