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奇??
摘 要:語文課程評價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新課標提出的“課程評價建議”,在評價內容、評價功能、評價主體上都有較大的變革,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進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縱觀目前語文課程評價的現狀,也依然存在很多突出問題。本文力圖從語文課程評價的特點,以及語文課程評價的缺陷出發來對語文課程評價提出改進策略,使語文課程評價走出瓶頸,尋找最適合語文課程的評價策略。
關鍵詞: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評價體系
一、 語文課程評價的特點
語文學科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自然語文課程評價也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語文課程評價有如下特點:
第一,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整體性是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學習對象是語文的整體,聽說讀寫每一項都不是分割的而是一個有機整體相互促進、相互完善。而語文課程評價的綜合性,語文素養包含很多豐富的內容,要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幾方面綜合進行評價。語文素養的形成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從素養的可持續發展性綜合來考慮。
第二,語文課程評價具有很強的可實踐性和應用性。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的科目,重在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是為了活學活用、感知文本、觀察生活、形成情感共鳴。對于語言的學習要加以練習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自如。因此語文評價并不是一張卷、幾個題目而是語文實踐能力等綜合考查。
第三,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用開放性的標準去衡量語文課程。因此語文課程評價也是開放的、多元的、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不限制學生思路,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第四,做到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的統一。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習語言文字主要是為了培養愛國情感,進行思想熏陶。這些情感的衡量主要適合通過質性評價來考查,而不是一張卷子可以考查出結果的問題,因此在評價中要堅持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的統一。
二、 語文課程評價的問題與反思
(一) 評價目的依然是甄別和選拔
雖然新的語文課程評價已經逐步淡化了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努力向發展功能轉變。但是課程評價的主要方式還是以考試為主,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應該反思對這一標準進行調整,防止語文課程評價跳入新的泥潭。
(二) 評價的類型重結果輕過程
語文課程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只關注考試結果的弊端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對語文課程評價過程性的重視。在評價過程中雖然目標、結果對整個課程實施過程起制約和導向作用,但如果不關注過程,結果和目標最終也難以達成。就好比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量變與質變的過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語文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即是量的積累,只有量的積累最后才能達成質的飛躍,結果的滿意。
(三) “成長記錄袋”“評價表”等形式繁瑣
由課程評價衍生出來的“成長記錄袋”“評價表”等雖然在形式上為課程評價提供了良好規范,但實質上在實施過程中“形同虛設”。在具體的課程評價中實施過于繁瑣,操作復雜。這種記錄形成性過程評價的理念是好的,它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其難以評定。例如,對于學習習慣這一項,而這種“記錄”的評價方式是大致的、模糊的,對學生的平時表現就像記“流水賬”一樣,依然無法獲得全面的具體的評價。
三、 語文課程評價新策略
(一) 加強語文課程評價理論的建設
要想走出語文課程評價的困境,這就要求我們要全面考查學生的動態過程,用動態評價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后現代課程理論倡導反思與批判的思維方式,我們要用國際的文化視角去對本土的課程評價理論進行思考與審視,要將課程評價“本土化”做到因地制宜,每個學校的課程評價在課程大綱的基礎上,根據學校自身特點,進行差異性調整,制訂適宜學生發展的動態性課程評價體系。
(二) 評價從狹窄和片面走向全面和綜合
針對語文課程評價仍然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的弊病,課程評價應從狹窄和片面走向全面和綜合。對評價內容“全面性”的理解,我們必須把握三點:一是語文課程內容的全面性,二是目標的全面性,三是個體差異發展的全面性,因此我們要考慮個體差異性,最大限度地促進個體發展。評價的“綜合性”是指兩方面:一是評價內容的綜合,二是評價方法的綜合,要全面綜合評價每個學生,最大限度促進其潛在發展。
(三) 在實踐活動中進行語文課程評價
語文評價與語文教學過程相伴而行,讓評價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在實踐中鍛煉學生,從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更容易觀察捕捉學生的動態發展,多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實踐調查、社區活動等。密切社會家庭學校的同時,又能對學生進行教師、社會、家長等綜合評價,拓寬了學生的發展維度,有利于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高。
結語
筆者認為,制訂出適合語文課程的評價策略,首先要抓住語文課程的本質,轉變評價理念,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的動態性評價、使每一位學生釋放其潛在的能力,并能達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倪文錦,歐陽如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 李維鼎.語文課程初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牛文明.走出語文課程評價的困境[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23(3):118-121.
[3] 劉清枝.淺議新課標下的語文課程評價[J].二十一世紀教育思想文獻,2007(6):358-359.
[4] 楊曉.泰勒評價觀對語文課程評價的啟示[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1):66-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