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付??
摘 要:自2000年以來,我國已然進入了“三維教育體系建構時期”,即全面建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念”三維一體教學體系。圍繞“三維教育體系”提出的“核心素養”教育方針也逐漸走上歷史舞臺。鑒此,本文即具體論述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中學語文教學架構及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核心素養;架構;策略
2014年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及有關教育要求,這即意味著我國教育課程進入了“核心素養”時期。中學語文作為基礎知識技能及基礎人文素質雙基學科,其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良好語言技能,同時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幫助學生建構科學的價值觀念、審美體系等。鑒此,中學語文教學則應該深入探究核心素養的實際內涵,進而論述有關教學策略。
一、 核心素養導向下中學語文教學架構
1. 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是學生語言知識技能運用能力、文學素養、審美觀照能力、語言文字創造能力等綜合素養形成的基石。
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教學模塊中,我們應該促使學生通過實踐積累,從而掌握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及語言活動經驗,以此建構起良好的語感。此外,我們還需通過較為深入的理論教學,幫助學生明晰不同語言材料間的內在聯系及語言整合建構的技巧與規律。最后是培養學生憑借語感及語言運用規律有效完成交際活動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教學模塊,我們需要實際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知識與技能。
2. 思維發展與提升
語言運用能力與思維能力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在確保學生語言知識技能有所提升的前提下,還需要進一步幫助學生發展語言思維,從而才能夠夯實學生語言基礎。
在思維發展與提升教學模塊中,我們最為主要的任務即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規律及語言使用的邏輯規則,從而有效建構起良好的語言邏輯思維,提升其辨析語言、邏輯表達的能力。此外,我們還需重視培養學生語言聯想及想象能力,豐富其對現實生活與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最后是培養學生的文學批判思維,即通過對比文學形象與現實生活的異同,辯證地看待文學作用,并借此充分審視現實生活,從而形成自身對文學與生活的獨到見解。
3. 審美鑒賞與創造
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是指學生在語言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語言美感的綜合性品質。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形成基于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以及語言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與發展,也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
在中學語文審美鑒賞與創造環節,我們則應該有效培養學生語言審美能力,即通過引導其賞析優秀文學作品,從而培養其欣賞文學藝術的能力。除此之外,為了深化其審美鑒賞能力,我們還需切實培養其創造美的能力,從而幫助其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及審美意識以及創造美的能力。
4. 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教學的最高目標,也是中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最后階段,其教學宗旨在于喚醒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并提升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文化自信的積極態度。
在文化傳承與理解教學模塊,我們首先應該解決傳統文學,打開學生求索優秀傳統文化奧秘的大門,引導其深入體會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其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自覺性。此外,我們還需通過深入地講解,促使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并提升其個人修養,建構起文化自信力。
二、 核心素養導向下中學語文教學策略
1. 營造趣味化的教學氛圍,夯實學生基礎知識技能
中學語文教學實際中,為了落實核心素養教學要求,首先就應該幫助學生夯實語言基礎知識技能。所謂,好學不如樂學,在教學實際中我們就應該營造趣味化教學環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譬如在教學實際中,我們則可以借鑒古人倡導的“格物致知”學習方法,創設出直觀形象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鑒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則應該合理使用實物、圖片、教輔工具等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從而有效建構起直觀有趣味的教學情景,促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夯實其語言基礎知識與技能。
2. 巧用留白藝術,發展并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中學語文教學實際中,我們需要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引導其自主探究,從而有效培養及發展其語言思維能力。據實際而言,求知欲是引導學生不斷探究的不竭動力,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我們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及思維能力的約束。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合理采取留白藝術,即在教學實際中,將值得尋味的知識與問題留給學生自己學習探究,從而創設出自主探究情境教學環境,促使學生在探索學習中不斷發展自身的思維能力。
3.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實踐
中學語文教學實際中,為了落實核心素養教學要求,我們就應該切實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與文學創造能力。那么中學語文教學就應該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性,并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將文學融入其生活之中,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其核心素養。譬如在教學之余,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組建文學社團,然后再以社團為單位組辦校園語言文化活動,以此引導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創造文學、賞析文學、批判文學,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文學核心素養。
4. 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情操
文化是學生陶冶情操、提升素養的關鍵因素,創設良好的校園語言文化無疑是深化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環節。中學語文教學實際中,為了促使學生形成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我們還應該切實落實校園語言文化建設,即首先是要通過物質文化建設如文學作品展、文學長廊等項目,全面建設其立體豐滿的語言文化物質世界;其次,我們還需加強傳統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全面建設起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 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導向下,不同學科需根據自身的特點從而建立不同的教學架構與教學策略。中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也應結合科學特點,從而建立起科學的教學架構并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顧之川. 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 中學語文教學, 2016(3):15-17.
[2]張瑤瑤. 核心素養導向的中學語文教學——《廉頗藺相如列傳》 教學案例談[J]. 新課程研究旬刊, 2016(5):39-41.
作者簡介:
王永付,瓜州縣第四中學,中學一級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