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辛??
摘 要:體育課程對學生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價值,中職體育教育應該采取一定的方式,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如何應用講授、動作示范、引導探究三種方式進行教學以及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求拋磚引玉。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學;有效性;方式
中職體育課程作為中職學科課程體系的其中之一,具有重要意義:教授學生運動知識與技能、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因此,體育課程理應被廣大師生重視起來,像其他學科教學一樣,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經過探索,發現從以下的方面著手可以實現目標。
一、 講究講授方式
雖然體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依賴學生的運動實現其功能,然而依然不能忽視教師講授的重要性,體育學相關概念、體育運動相關知識、生理健康相關理念等等,全都需要通過教師的講授實現主動構建,所以,教師的語言講述至關重要。
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提高講授的有效性:其一,通過引入受關注的體育事件創設情景,分解運動員相關動作,讓學生了解動作的標準、技巧以及序列、所需的生理及心理官能配合等知識,在圖像直觀與語言直觀的互相輔助下,實現學生頭腦中運動技能的再創造,比如通過分解跑步運動員的相關動作,可以讓學生了解跑步的技術性;其二,以幽默的語言或者是故事性的情節講述體育知識,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實現知識的掌握,比如在講述運動的重要性時,教師在條條閱讀教材中的數字后,可以結合一些故事,如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益處,可以結合《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其三,提出啟發性問題,讓學生積極實踐,解決這個問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仰臥起坐中都應用到身體的哪些官能,如何實現這些官能的互相配合。
在講授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其一,體育教學的實踐性較強,所以體育課堂不可能只是通過講述就完成教學,精講必須結合多練,切忌滿堂灌,只重講而忽視練;其二,在練習的同時需要語言進行畫龍點睛,在練習前,需要語言進行必備知識的普及,在練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關卡,或者是缺少科學性的蠻練,這時,就需要語言進行點醒,在練習后,需要語言進行總結;其三,需要情真意切,無論是采取什么方式進行講授,教師都需要應有的感情囊括于其中,提高學生的共鳴度。
二、 把握動作示范方式
動作的教授與習得是中職體育課程的重要內容,而在動作的教授與習得中,教師的示范必不可少,通過示范,教師呈現現實的動作標準給學生,學生直觀地了解動作相關知識,進行技能模仿,習得示范動作,當然,學生習得的動作與教師并不相同,甚至呈現出個體差異,但是動作的關鍵之處不能有失。
教師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提高動作示范的有效性:其一,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示范,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程進程安排,如果是新動作,需要先示范后講授,如果是動作的復習,則需要觀察講授后示范,如果是糾正學生的錯誤之處,需要教師細化示范,邊示范邊講解;其二,選擇良好的位置,體育課以班級為單位,算是人數較少,有時甚至是幾個班級的組合,在人數眾多的情況下,教師需要選擇一個良好的示范位置,讓所有學生都能清楚地觀察到動作;其三,控制示范頻率,無論是講授還是示范,教師只是課程的引導,學生才是主體,所以必須以學生的訓練為主,而且,如果教師示范頻率太高,會影響學生的記憶與思考,所以在原則上,示范頻率不宜過高;其四,做好示范準備,有些動作,教師也不熟悉或者是做得不好,這就需要教師提前熟練動作,做好示范準備,如果教師示范都是馬馬虎虎,學生的模仿自然也就不可能如意;其五,可以結合學生示范,學生不一定不如教師,在某些方面,學生甚至超出教師不只一星半點,所以,教師可以虛心求教,讓學生進行某些動作的示范,不過在學生示范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出一些參考性的意見,比如示范的速度、動作的化解等。
在動作示范中,教師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動作標準,體育運動相關動作都有一定的國際標準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動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教師動作示范,必須符合這個標準,方可保證體育教學的安全和有效,否則可能得不償失;其二,在動作示范時結合語言引導,動作不只是某一個官能的運動,更多的是幾個官能的協調運動,如果是純粹地演示,學生在觀察時很可能顧此失彼,教師運用語言進行引導,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在必須注意的地方。
三、 注重引導探究方式
引導探究是為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或誘發學生思考,對學生提出問題,由學生個人進行回答或組成小組進行探討。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經常遇到一些知識性不理解或者是動作不規范問題,如果教師只是重復性地講述或者示范,學生很難有所領悟,這時就需要教師針對關鍵之處提出問題,讓學生在主動思考中實現頓悟。
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提高引導探究的有效性:其一,問題具有針對性和簡潔性,問題的針對性是指問題需要針對學生的屢次犯錯之處或者是不懂之處提出,既是一個問題,更是抵達領悟的引導,比如,在投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手與球與籃筐的角度問題以及在什么角度用什么力度,然后根據學生討論出的結果讓學生進行持續訓練,形成投籃的自動化技術;其二,問題是由個人回答還是小組討論,教師必須心中有數,不能在問題提出后,才去尋找合理的解題組織形式,對課堂教學進度造成影響;其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問題的解答不是一蹴而就,既然是有意義的問題,必然需要花費時間進行摸索,教師需要衡量這個摸索的平均時間,然后給出限制,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時間太短學生思考不出,時間太長則延誤課時。
在引導探究中,教師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性評價,這個評價不只是點出對與錯,而且包括采用激勵的方式讓學生放棄答錯時的恐懼,下一次再接再厲,這就需要教師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相關知識;其二,留心觀察學生的表現,如果問題實在有難度,需要加以引導,而不是讓學生在那兒虛耗時間,到最后一無所成。
以上所談用以提高中職體育教學有效性的三種方式不過都是淺見,也不能囊括萬象,更深層的措施,更豐富的方式,有待中職體育教師以及學者們挖掘。在實踐的基礎上豐富理論,在理論的指導下更新實踐。如此,才能提高中職體育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強.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92-93.
[2] 王檀.淺談初中體育教學改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3):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