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職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導向和保證作用,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最主要形式。本文就如何提高德育課程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中職 ;德育;教學方法
中職德育是對中職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政治、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對中職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導向和保證作用。德育課程目的在于教育學生如何為人處世。這門課程對于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中職學校學生現階段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感覺乏味,對學習不感興趣,假作認真聽課狀,或者干脆不聽課,一堂課講完了,留給學生的知識不深刻,達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與要求。同時,中職學校的學生一般文化基礎薄弱,自控能力普遍較差,自我管理意識淡薄。但其實每一個中職學生都是一塊璞玉,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優點,需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因此在德育課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主動學習。
一、 目前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教學方法的弊端
受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呆板、單一、陳舊的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中職學校德育教師的主要方法。這種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填鴨式地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會使學生參與程度降低,極易喪失學習興趣,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很難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這樣的傳統教學方法有多個弊端。
(一) 程式化。由于缺少對德育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功能這些問題的深刻思考,忽略了中職德育課的特殊性,使德育教學成為了一種與其他學科類似的程式化教學。缺少了心靈上的感悟、精神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觸動,抑制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挫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按部就班,學生亦步亦趨,缺乏創造性,簡單化、空泛化、形式化成了德育課程的典型特征。
(二) 被動性。中職德育課的教學內容是以教材為框架,教師服從于教材,只顧復制教材內容,然后粘貼給學生。實際上是充當了講解教材理論知識的工具,而學生變成了傾聽者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其結果是無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同時也局限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無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三) 封閉性。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中心,教學方式封閉,德育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仍然是課堂理論講授,缺乏師生互動和交流,不能擺脫灌輸和說教的思維定勢。同時教學環境封閉,遠離生活實踐場景,局限于進行課堂教學的教室。另外,評價考核的方式保守封閉,只局限于試卷形式的考試和考查,卻忽略了德育教學與學習效果的特殊性。
二、 德育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德育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最主要形式。德育課程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其課堂學習過程一般為被動接受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這種灌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獨立性和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缺乏實際的體驗和思考,無法較好實現德育的教學目的。為此,必須要對中職學校的德育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一) 積極的心理暗示引導學生
如語言、表情、手勢、動作、體態等語言或非語言表達方式都可以對學生的心理起到強化和抑制的作用。怎樣能利用這些來引導學生呢?不斷變化的刺激,例如教師的說話聲音如果抑揚頓挫,則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一直在講課,突然教師的聲音停止了,學生就會馬上注意到。還有肯定的眼神、贊賞的語言、親切的微笑等也是心理暗示常用的方法。
(二) 提倡師生互動教學
師生互動教學可以營造一種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無拘無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師生互動,你問我答,發表各自不同見解進行交流并爭辯討論,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更加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激勵、相互啟發。實施師生互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和交流。這樣的德育課程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個人的個性,并在眾多個性中形成共性,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 重視導入,激發興趣
德育課教師面對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中的幻燈片、圖片、動畫、文字、聲音等形式,使學生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激發探究新知識的興趣。這種增強教學內容動感性和形象性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根據需要尋找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來做交流和討論,尤其是那些有爭議的社會熱點問題,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還能使他們對問題做到獨立思考,并且提出新的觀點和看法,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本的理解程度。
(四) 實踐教學法
德育課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如何為人處事,不能只是學習課本理論知識,還應該從社會實際出發,貼近生活,增強實踐性。教學的內容可以選擇學生們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焦點事件等,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了解社會,感受生活。鼓勵學生就這些社會熱點問題、焦點事件進行思考、評價、討論,并交流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效果。
三、 結束語
中職學校的教師,要充分發揮德育課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導向作用。要根據德育課的特點及中職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來增強德育課的教學效果。同時,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更應該加強理論學習,自覺地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加入創新教育的思想,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素質全面的技能型高素質人才。
作者簡介:李可寧,遼寧省凌海市職業教育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