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估算教學對發展學生的數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第一學段數學教學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估算教學:培養估算意識、指導估算方法、加強估算訓練。
關鍵詞:估算;意識;方法;訓練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小學第一學段目標中也明確提出:在具體情境中,能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的估算;對運算結果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可見,估算教學對發展學生的數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學第一學段數學教學中如何加強估算教學,發展學生數感呢?
一、 培養估算意識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產生,又在生活中得到運用。實際生活中我們成人很多時候要用到估算來解決問題,但是,小學生的估算意識還比較淡薄,他們習慣了用精確計算來解決問題。很多時候,題目中要求先估計得數是多少,再計算。而學生往往會先計算出正確結果,再得出估計值。怎樣使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變為主動參與,這就要求教師將估算思想有意識、有計劃地滲透到日常的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感受估算的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識。如:在學習《認識克》一課時,書上告訴學生2分的硬幣大約重1克,但是現在市面上2分硬幣已經很少見了。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1克有多重,我讓學生用黃豆稱一稱,大約幾粒黃豆重1克,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根據1克黃豆有3粒,引導學生估計大約幾粒黃豆重10克。這時,沒有一個學生準備動手要拿一把黃豆來測量,而是都脫口而出:“大約30粒。”這樣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估算的作用,用它可以簡潔并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在培養學生估算技能的同時增強學生估算的意識。教師要將估算的思想有意識、有計劃地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實用價值,而不是為了題目要求的估算而估算,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形成估算的意識。
二、 指導估算方法
估算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猜測、推理、判斷、綜合實踐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事物的綜合概括能力。估算時需要適時調整估算結果、酌情推斷,它實際比筆算只有唯一的答案來得復雜。但估算并不是無章可循的,我們需要總結估算的方法,適時地教給學生,以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一) 湊整估算
湊整估算是日常生活中運用最廣泛,也是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用“四舍五入”法把數看成與它接近的整數、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再計算結果。如“小華平均每分鐘走68米,他從家到學校走了19分鐘,小華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要求小華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便可以用湊整估算。68接近70,19接近20,68×19≈70×20=1400(米)。湊整估算除了取兩個數的近似數求估值,也可以取一個數的近似數,68不變,19接近20,68×19≈68×20=1360(米)。估算沒有一個固定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的思考是正確的,都是可以的。
(二) 位數估算
位數估算是根據位值原則及積商的定位規律等法則來進行估算。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最小是10×10=100,積最少是三位數,最大是99×99=9801,積最多是四位數,說明兩位數乘兩位數積不是三位數就是四位數。再如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不是兩位數就是三位數,432÷4,被除數的最高位除以4夠商,所以商是三位數,如果學生算出商是18,變成了兩位數就說明計算錯誤了。
(三) 區間估算
區間估算是確定數的范圍,也叫去尾進一。以95為例,去尾就是只看首位,95比90多;進一就是首位加一,95比100少。如“小明家有42頭奶牛,一頭奶牛一天大約可擠奶29千克,照這樣算,小明家的奶牛一天大約可擠奶多少千克?”估計時,可以想40×20=800,結果比800多一些;50×30=1500,結果比1500少一些。在統計中也會用到區間估算,如已知圖書館一星期每天接待讀者的人數,求大約每天有多少人去圖書館看書。估計每天的看書人數,可以先觀察數據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到估值不會超過最大值,也不會低于最小值,應該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
(四) 經驗估算
經驗估算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事物的結果作出的估計。教材中常常出現購物、租車、搬運東西等情境,就是根據經驗聯系實際進行估算。如學生認識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這幾個面積單位后,估一估實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學生便會從身邊取樣,對實際物體進行合理估算。根據鉛筆盒表面的面積,估算信封面的面積;根據報紙的面積,估算桌面的面積;根據教室地面的面積,估算籃球場的面積等等。其實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比較豐富的,將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有機地結合,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避免出現像身高150米,體重30克這種低級的錯誤。
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結合教材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傳授估算方法,但估算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在掌握了常規的估算方法后,還需要學生根據不同的情境靈活地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
三、 加強估算訓練
小學數學有關估算的知識,并沒有安排獨立的單元,而是將估算的教學滲透到整個小學階段教學中。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估算題材,加強估算訓練,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 計算中加強估算
在計算教學中,把估算當作解題的必要步驟,指導學生養成先估算,再計算,最后驗算的好習慣,預防和減少錯誤的產生,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二) 解決實際問題中加強估算
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只有在現實情境中,才能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判斷結果的合理性,及時調整估算策略。
教師要成為估算教學的有心人,要多角度、深入透徹地理解估算教學,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估算素材,持之以恒、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搭建估算的平臺,使學生真正體會估算的作用,自覺形成估算意識,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作者簡介:吳軼群,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