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級二聲部合唱教學,既要重視二聲部合唱興趣的開發,又要加強二聲部合唱音準的訓練。
關鍵詞:低年級;二聲部;合唱教學
在小學低年級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且幫助學生建立多聲部概念,培養合唱意識,加強音準訓練,到了高年級才能水到渠成,更好地完成合唱。
一、 二聲部合唱興趣的開發
1. 二聲部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認為,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的第一教學。在二聲部合唱中,節奏的穩定與協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低年級二聲部合唱的教學中,我首先進行節奏二聲部合唱的教學來奠定基礎。這種節奏教學可以是用“X”、“XX”、“X—”等不同的節奏進行變換組合。也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樂于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借助生活中的事物發出的聲響,利用擬聲詞來組織二聲部練習,或者借助打擊樂器等多種形式來練習,以避免枯燥的節奏訓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出二聲部節奏后,可以讓學生借助擊拍、聲勢律動、打擊樂器等形式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在教學中,首先要在節奏上保持穩定、和諧。
2. 二聲部念白
兒歌是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許多歌曲的歌詞就是一首富有節奏感的兒歌,我利用這一特點,在學生掌握節奏的基礎上,進行二聲部念白的教學,讓學生感受二聲部的層次感,了解到二聲部既可以是相同歌詞的“輪唱”,又可以是節奏不同,歌詞不同的特點。教師也可以根據本節音樂課的“主題”,設計簡單的二聲部念白。例如,在欣賞管弦樂《在鐘表店里》(蘇教版二年級下冊)一課中,我用二聲部念白創設了一個“在鐘表店里”的情境,用能表示鐘表發出的聲音的擬聲詞來設計二聲部的念白,讓學生感受鐘表發出的聲響有節奏的交織在一起,仿佛身在鐘表店一樣。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下,學生能夠興趣盎然地進行二聲部念白的學習。經過從簡單的節奏練習到二聲部念白的練習,為更好地學唱旋律奠定了基礎。
3. 二聲部旋律
旋律是音樂的靈魂。真正讓學生領略到二聲部真實效果還得從旋律中感受和領悟,但低年級的學生只能用簡單的旋律組成二聲部教學。為了激發學習興趣,我也借助一些旋律簡單又耳熟能詳的經典兒童歌曲來進行旋律訓練,旨在讓學生掌握二聲部合唱的要領,唱時必須做到互相傾聽、聲音和諧、統一。例如,《小星星》的音調學生自幼熟悉,從溫習這一音調入手,將原二拍子向三拍子的轉換。二聲部曲調的骨干音完全相同,學生演唱無音高困難,讓學生注意體驗在上聲部連音與下聲部斷音的融合、對比中所產生的情趣。連音聲部每小節3拍的時值要唱足,斷音要唱得輕巧、有彈性。
4. 二聲部創編
在平時的音樂課上,現有的教材歌曲中。在學生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所學歌曲內容來進行簡單的二聲部創編,讓學生感受加入二聲部之后,歌曲更加豐富的演唱效果,從而對二聲部演唱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輪唱的改編簡單易行,學生很容易掌握,而輪唱練習因為旋律相同,相對比較容易把握自己的聲部,使學生更多關注合唱聲音的和諧與均衡,保持各聲部的獨立和清晰,為不同旋律兩聲部合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二聲部合唱音準的訓練
我國著名的合唱指揮家楊鴻年先生指出:“對合唱整體在技術及藝術手段上的一致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良好的音準,準確的節奏,及理想的音色變化。
1. “聽”
對于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聽音訓練應該從聽辨音區開始。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動物,如大老虎、小白兔、小鳥等小動物。老師彈到哪個音區,扮演角色的小朋友作出代表小動物的動作。這樣的訓練生動有趣,還能幫助他們辨別自己所在的“聲部”。
老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聽辨音區的活動。例如,在欣賞鋼琴獨奏《青蛙合唱隊》(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時,請大家跟著音樂律動,當聽到小青蛙的歌聲時,請學生做雙手向上的動作,聽到大青蛙的歌聲時,做向下的動作,當大青蛙和小青蛙一起唱歌的時候,做小青蛙蹦蹦跳的動作。這樣簡單的聽音活動,讓學生在“音樂游戲”中,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辨音的高低,同時還能聽辨、感受“雙聲部”,培養多聲部概念。
2. “記”
合唱是集體性的聲音藝術,統一、和諧是合唱的基本要求。音準與節奏是合唱藝術的基礎。音準訓練是合唱教學的重中之重,只有在音準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聲部之間和諧的聲音。另外,二聲部合唱中很重要的是各聲部間“豎”的音響關系的音準和諧。教師必須通過有效的方法訓練提高學生聽辨和弦的能力,逐漸建立良好的立體聽覺。在聽準的基礎上進行音準的訓練,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好和聲的唱法。所以,在低年級二聲部合唱教學中,我著力于培養學生的音準概念。例如,在C大調自然音階,“1——1”八度范圍內進行單音練習,聽單音用唱名唱出音高。教師彈琴,要求學生注意聽音高,并輕聲唱出,然后從音階中聽辨指定的音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音準的準確度,建立良好的音準概念,對后續和聲訓練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3. “唱”
在聽辨、唱準單音的基礎上,進行和聲的訓練。在和聲訓練中,聲部的均衡與清晰度是很重要的,它決定著合唱的協調、和諧和統一。和聲的訓練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教學中,要強調聽覺的訓練,要求學生不僅能監聽自己的聲音,還必須能聽到另外的聲部以及和聲的效果。做到聲部間音色、音量的統一,音準的和諧。并且教師可以運用柯爾文手勢輔助,引導學生感受、唱準音高,從而形成美妙的和聲效果。
以上是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好奇、好模仿的年齡特征,對低年級二聲部合唱教學的一點嘗試。在教學中,老師要時刻提醒學生在演唱的同時注意傾聽其他聲部的旋律,多關注聲部的和諧和音量音色的均衡,對提高學生合唱的和聲感、促進聲部的和諧具有較明顯的效果。同時,從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逐步實施,收到了一些成效:在低年級中進行二聲部合唱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譜和識譜能力。老師用生動活潑、富于變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學習過程中,增加對二聲部合唱學習和今后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二聲部合唱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它對于培養學生多聲部的感覺,提高合唱技能和音樂表現力,豐富音樂情感,形成集體協作精神有積極意義。低年級二聲部合唱的教學,需要我們音樂教師平時在音樂課上堅持不懈的滲透與積累。
作者簡介:
徐媛,江蘇省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