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
摘 要 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以面向中小企業用人需求為導向,針對培養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達到“畢業即就業無縫對接”的目的。本文通過對中職學校實踐教學的困境分析,提出構建新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課程模式,為實踐教學提供有效途徑。
關鍵詞 實踐教學 雙核 無縫對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20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sit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iming at the need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ims at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nd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of computerized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computer sci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lemma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accounting curriculum of new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and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practical teaching.
Key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dual core; Seamless
0 前言
次貸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局勢錯綜復雜,就業率下降導致應屆畢業生就業問題突出。面對就業壓力,作為培育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材的中等職業學校應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改變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步驟。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課程設置應以會計職業能力為基礎,突出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的培養,把動手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縮短專業人才培養和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盡力使學生達到“畢業——就業”,“職業能力——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
1 開展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困境分析
為達到畢業即就業的無縫對接,縮短專業人才培養和就業崗位的差距,大部分中職學校已基本建立“理論+實踐”的會計專業課程系統,構建“理論課程+模擬實訓+頂崗實習”教學模式。但在實踐教學中卻存在崗位不對口、流于形式等突出現象。
1.1 模擬實訓存在局限性
為提高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模擬實訓起到關鍵作用,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依然出現較明顯的不足。模擬實訓多數情況下是由科任教師設計實訓內容,在會計模擬實訓室完成會計實訓,經常出現無法全面且真實反映經濟業務,無法體現不同類型企業所遇到的專業問題。如在企業財務會計實訓過程中,學生往往簡單扮演會計、出納、會計主管等角色,在實際工作中對原始憑證的取得方式,每種憑證是幾個聯次,不同聯次如何使用情況,企業內部監督、控制的內容幾乎無涉及;在實訓中也少有涉及企業與銀行、稅務之間的業務往來,譬如申報、繳納各種稅款等,這使得畢業生仍然沒法迅速勝任財務崗位工作。
1.2 頂崗實習的可操作性差
頂崗實習對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來說是校內學習的一種延伸,通過頂崗實習學生不僅能準確內審自己的基本功是否扎實,同時能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諸多困境。(1)崗位不對口。由于會計的職業特點,企業提供的對口崗位有限,很少有企業主動允許讓實習生接觸賬目,這大大降低了頂崗實習的操作性,限制會計專業無法像營銷、商務、物流等專業那樣很好地開展實施。(2)變相廉價勞動力。某些企業把頂崗實習當成勤工儉學,讓學生從事廉價的機械體力勞作,無相關專業的技能操作,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違背頂崗實習的宗旨。(3)實習基地不穩定。學校頂崗實習普遍存在靠教師私人關系落實實習企業,使畢業實習基地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部分通過校企合作來實現,例如建立就業實習基地來實現學生的頂崗實習,但成本較高,需要學校和企業投入客觀的資金和精力。(4)缺乏考核機制。許多中職學校對頂崗實習放任自流,學校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企業和教師僅憑印象給學生打分,沒有建立完整齊全頂崗實習檔案。
2 新會計專業實踐課程模式構建與實施
2.1 以適應本地經濟新常態的用人需求為導向
我校地處廣東省汕頭市,是粵東潮汕地區核心發展區域。為適應服務產業轉型升級,順應粵東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對人才的素質需求提高的要求,中職學校應樹立面向市場,服務本地區經濟發展的思維。始終圍繞潮汕地區的中小企業用人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通過大力推進學科交叉與融合,特別是互聯網+金融、會計、信息服務、創意文化、物流管理等專業,對現有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科體系改革創新,比如按照“營改增”稅務改革,增設小企業稅收等課程,培養適應中小型企業的復合型人才。
2.2 以“無縫對接”雙核培養模式為目標
中職會計人材的“雙核”培養模式注重的是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同時培養。“專業核心能力”主要指的是學生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即出納崗位,會計核算、監督、管理崗位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指在熟練運用會計財務處理技能的基礎上,與團隊成員輕松、融洽、積極、協作完成崗位需求相應的工作任務等,妥善處理人際關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設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中,以職業能力為首,突出培養職業技能,通過頂崗實習這一重要環節,強化學生的會計核心技能,進一步對過時的單一評價模式進行修訂,創建基于能力評價為主體,以“知識+技能+素養”為核心的“三維”綜合評價體系,并最終實現“無縫就業”。endprint
2.3 以漸進式為實踐教學設置重點
在設置實踐教學課程時,實施會計人材漸進式培養模式。把“教、學、做”融為一體,突出會計職業特點,構建單項實踐、綜合實踐和校外綜合實習的體系教學,形成漸進持續推進的模式,實現把實踐教學的總目標分解規劃為階段性目標逐一完成。
(1)專業課程單項與綜合模擬實訓相結合。設置與基礎、專業課程同步的單項模擬訓練,實現同章節、分層次進行模擬訓練考評,期末匯總評價,從而把理論與實踐扎實結合,為后續專業課程的研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綜合模擬實訓可利用ERP實驗平臺和沙盤模擬仿真實驗室,設置會計模擬教學、會計崗位模擬、會計業務模擬、銀行結算模擬、納稅申報模擬等系統,使會計模擬實訓室能如實反映會計業務,將每個環節進行組合、拆分,再現業務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為學生設置一個“仿真”的實訓環境。
(2)實踐教學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學校可利用專業教師與企業專業人員組建賺兼互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可充分利用現場教學實現真賬實做的培養模式。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可籌建校內實訓基地,如依托學校資源,創辦財務記賬公司。利用公司業務,可實現學生真實頂崗實習的目的,同時也有利于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頂崗實習的最大目標是在工作一線解決實際問題。財務記賬公司的建立,有利于學生直接上崗,直面問題,教師及時講解疑難問題。這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提高其職業素養。
“漸進式實踐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同步,重點體現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滿足本地區域經濟特定需求的“理論課程+模擬實訓+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體系。
2.4 以保障實踐課程教學效果為考核目的
充分把控“事前、事中、事后”的教學質量,把考核貫穿在整個實踐教學課程中。制定周密的校內實踐和校外頂崗實習的計劃,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健全的考核機制,能保質保量完成頂崗實習任務。建立由企業財務職員為主,學校專業指導教師為輔的考核組織體系,負責頂崗實習的組織、指導和檢查工作;
企業對實習學生采取按企業內部人事制度規定統一管理,嚴格考核,使學生自主轉變角色,以企業員工的角度嚴格要求自己,充分體驗學校與企業的區別;學校要把頂崗實習方案制定、實習資格審核、實習企業面試、實習教師聘請、實習過程記錄、實習評價和考核、實習鑒定、實習報告、工作經歷證書等材料分類建檔,加強頂崗實習質量監管。
3 結語
通過構建和開展漸進式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的“雙核”教學模式,能夠積極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更促進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會計崗位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提高,使學生實現畢業即就業,達到“職業能力——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 丁金昌.關于高職教育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再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 林英法,楊瑾淑.工學結合視角下會計專業全真實踐教學創新[J].審計與理財,2009(1).
[3] 李丹,齊勵.試論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2+1”模式的再優化[J].教育與職業,2014(2).
[4] 李紹琳.高職院校國際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中國培訓,2016(6):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