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愛華??
摘 要:在國內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各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為基礎階段的教學改革注入了全新的生機。就初中歷史教學來看,在教改過程中可融入分層教學法,通過對備課過程、課堂教學以及成果考核等方面分析,提高教學成效。為此,筆者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之上,從分層教學法的實質入手,對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能夠為教育界同仁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給以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歷史;應用
在國內現代教育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素質教育理念已經實現了全面普及,新課程中也明確提出,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必須結合學生的個體化差異與多元化需求落實因材施教,這也就為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在將該教學方法應用與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時,教育者必須加強對分層教學法的充分認知,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其合理應用于教學實踐過程中,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分層教學法的教育價值。
一、 分層教學法概述
(一) 分層教學法的實質
分層教學法的實質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習基礎以及知識儲備的學生,將其進行合理分層,制定出具有較強適宜性的教學目標,輔助不同層次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教育方法。該教學方法能夠輔助學生找到適合于自身的學習目標與學習方法,可以避免傳統“一刀切”教學模式下部分學生出現的不適應狀況,能夠以學生的差異入手,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可以真正實現“差生變優,優生更優”的教學目標。
(二) 分層教學法的應用依據
學生間存在個體化差異,其學習需求也有著多元化的特點,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僅僅采用同樣的教學目標及教學模式來應對全體學生的學習訴求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講授內容太過困難,顯然不符合弱勢學生的需求,而太過簡單時,又難以滿足優勢學生對學習的訴求,所以采用分層教學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再加上學生個體間的差異與多元化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由于教育者的干預而實現統一,所以必須從教學方法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因材施教。對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必須合理采用分層教學法,在充分了解其實質的基礎之上,將其合理應用于教學實踐之中,盡可能縮小學生間所存在的差異,以此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結合上文對分層教學法的分析,筆者認為在將該教學方法應用于歷史教學中時,應該從備課、授課以及考核三大方面的分層入手,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成效。
(一) 分層備課
教育者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應該在充分認知其興趣點、歷史知識儲備以及學習能力等的基礎之上,將學生進行合理分層,以此為后期教學工作的開展做好準備。其次,還需要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設置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確保所設置的教學目標能夠對學生起到相應的導向作用。在設定學習目標后,教育者應該讓學生了解該目標,讓學生切實了解到自身所存在的層級,進而為其后期的學習給以一定的參照標準,避免學生在盲目學習中迷失了前景的方向。以洋務運動章節內容的備課為例,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將需要全體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包括洋務運動背景、指導思想、歷史影響以及派別等),再針對學生的層級設計對應的學習目標,并鼓勵學生在完成自身學習目標之后,加強對上一層級內容的學習,進而通過為學生設置可以達到的目標,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二) 分層教學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分層教學法實施的關鍵性環節。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從提問分層與課堂練習分層兩方面入手,讓各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高效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環節中,避免課堂全部被優勢學生所占據。在分層提問的過程中,必須針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設置不同的問題。以三大戰役的教學為例,可設置“三大戰役的時間、領導者、意義?”“平津戰役中解放北平的原因?”以及“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在三年的時間內就戰勝國民黨?”這三個不同層級的問題,充分照顧到各個層級學生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回答之中,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輔助弱勢學生樹立起歷史學習的信心。而在課堂診斷練習的過程中,教育者應該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反應設置具有一定難度梯度的問題,并讓學生進行自由選擇,一方面滿足優勢學生不斷探究歷史知識的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不同診斷題目讓弱勢學生產生自卑心理,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解決對應的問題。在診斷之后,教育者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鼓勵,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相應的滿足感。
(三) 分層考核
分層考核主要分為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兩大板塊。在進行過程考核時,應該根據學生層級所對應的教學目標,對其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歷史知識掌握情況等進行系統評估,采用不同的評估標準完成對學生的考核,并盡量采用評語的方式給以學生適當的肯定。而在結果考核時,不可根據學生的層級出多套試卷進行考核,避免打擊學生的信息。應該通過對試卷的設計與編排,確保其題目形式安排較為合理,并做好難易題目的搭配工作,確保每一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感覺自身有所收獲。在考核評價完成后,教育者還需要根據考核結果及時調整學生的層級與教學方法,以及全面發揮出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內現代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為切實保障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成效,教育者應該在充分認知學生個體化差異與多元化需求的基礎之上,根據分層教學法的實際特性,分別從備課、授課以及考核三方面入手,將其合理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繼而確保優生更優,差生變優,實現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郝丹華.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河南大學,2016.
[2]孫明雪.運用歷史分層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探索[D].天津師范大學,2016.
[3]葉思源.隱性分層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揚州大學,2015.
[4]吳明芳.分層教學——高效歷史復習課的法寶[J].文學教育(中),2012,(12):136-137.
[5]張劍琳.歷史學科應用學案式教學法進行分層教學的操作[J]. 群文天地,2012,(13):224.
作者簡介:
范愛華,江蘇省啟東市江海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