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我們可以汲取傳統文化的精神積淀、審美情趣、藝術精華,通過在中職設計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融入區域特色經濟元素,旨在培養學生養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所處地區產業的關注的習慣,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關鍵詞:色彩構成;傳統文化;區域特色經濟元素
從中職教材可以知道,能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聯的課程內容相非常少,傳統文化常常被忽視和遺忘,機械反復地進行技能學習,將忽視創新設計的內涵。而教學中要與區域特色經濟元素相結合,更是難上加難。這樣,學生的自主創造力得不到合理的發揮,也抑制了學生對審美的理解、感知、想象,更不能讓學生得到美的教化與并強化美術文化的認識。
筆者學校地處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有著濃郁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又有著現代禮品、玩具和紡織服裝等區域特色經濟支柱產業。同時,本學校開設有平面、動漫、服裝和玩具設計等區域特色專業,積極為區域經濟服務,輸送人才。為此,本人將以《色彩構成》這門課程中《色彩的情感》的“華麗”這個章節的教學過程中的“引入新課”和“講授新課”這兩個部分作為例子,結合本地區的文化素養和區域經濟,與大家一同來探討如何在《色彩構成》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與區域特色經濟元素。
一、 引入新課——視頻片段賞析
首先,播放《唐伯虎點秋香》片段與《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臥龍吊喪》片段。提問學生,讓學生對兩個視頻進行對比。由學生進行點評,講明所選用的視頻的情境與色調之間的關系:婚禮傳達的情感是歡樂、喜慶的,所用的色調是華麗的色彩;而葬禮所傳達的情感是悲痛、哀傷的,所采用的色調則是樸素的色彩。此時,引出新課。這里所選用的婚禮和葬禮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屬于中國傳統文化中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階段,而且對比元素非常多,讓人印象深刻,對于引入新課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 講授新課——色彩的情感之(二)華麗
(一) 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拓展闡述華麗的特征
首先展示圖片,得出結論1:有彩色系具有華麗感。然后通過一系列與能夠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圖片,一一對知識點進行強化。展示圖片①春節。提問學生:中國哪一個節日最具有傳統色彩?同時與學生進行知識交流:春節是一種綜合性的民俗文化,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風俗習慣,均以崇尚、儀式、節日裝飾、飲食和相關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展示圖片②本校女子鑼鼓隊與男子醒獅隊。提問學生:本校的女子鑼鼓隊所穿著的服裝和男子醒獅隊服的色彩是否具有中國傳統節日所傳達的喜慶的情感?用色是否華麗?展示圖片③旗袍。在這里對旗袍進行知識拓展:東方女裝的代表,最能夠體現中國女人柔美的一面。提問學生:女人穿著旗袍像什么? 并引導學生回答出“花瓶” 的答案, 然后將“花瓶”與“瓷器”進行串聯,“瓷器”—China。展示圖片④粉彩瓷。與學生進行知識交流:粉彩瓷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較為流行的宮廷瓷器,同時提問:服務于宮廷,顏色是否必須華麗?用到幾種色彩?展示圖片⑤“狗不理”飯店。知識拓展:“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地區地方傳統風味小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號之一。與學生講述“狗不理”的由來,同時提問:這個飯店用到什么色彩進行裝飾?是否顯得富麗堂皇?“高大上”?這時,得出結論: 2. 鮮艷而且明度高、純度高的色彩具有華麗感 ; 3. 色相對比強的色彩組合顯得華麗。
(二) 闡述“華麗”在區域特色經濟支柱產業設計中的應用
首先提問學生:澄海有什么支柱產業?同時展示圖片:①澄海打造玩具王國——玩具產業;②澄海榮獲中國玩具禮品城稱號——禮品產業;③澄海紡織服裝業成為汕頭支柱產業大哥大——紡織服裝業。然后通過一系列與能夠代表本地區域特色產業經濟元素的圖片,采用色彩分離的方式,一一對知識點進行細化。展示圖片①、②玩具包裝設計——芭比。提問:澄海地區是否很多廠家在生產芭比?芭比要銷售是否需要包裝?芭比的服裝是什么款式?包裝是否需要與服裝一致都采用華麗的色彩?使用什么色彩?用到幾個色系?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包裝采用鮮艷的色彩。光滑的材質顯得華麗。展示圖片③、④玩具服裝設計——芭比。提問學生:這個圖片展示的是芭比的什么設計呢?用到幾個色系?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服裝采用的是純度高的色彩。展示圖片⑤、⑥禮品包裝設計——月餅盒、酒盒。提問學生:1.我們哪一個節日是團圓的節日呢?色彩是不是感覺比較絢麗?2.酒盒是不是用到三原色?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禮盒是采用純度高、明度高的色彩,還采用到三原色即紅黃藍的搭配,所以是對比強烈的色彩。展示圖片⑦、⑧毛針織設計——服裝設計。提問學生:這套長裙,華麗的色彩主要體現在哪個部分?毛衫設計看起來是不是沒有以上的圖片看起來要灰暗一些?為什么?是不是由于材質的緣故?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光滑、反光的材質顯得華麗,而粗糙、啞光的材質“華麗”感較弱。
三、 最后,再次強調華麗的特征,學生進入教學過程三【課堂實訓】環節
以上就是筆者關于如何在《色彩構成》這門課程的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與區域特色經濟元素的一些建議。本人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傳統優秀文化,沒有民族人文精神,就會虛無,就會異化。因此,作為中職設計專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挖掘并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同時滲透區域特色經濟元素,培養學生養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所處地區產業關注的習慣,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更好地為區域經濟服務,輸送一流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雍博.高師美術學專業平面設計課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吸納與利用[D].長春師范大學,2013.
[2]韓毅.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德育意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2):165.
[3]薛帆.試談美術教學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2013(45):278-279.
作者簡介:吳桐,澄海職業技術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