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路+馬開洪
摘 要:隨著“以生為本”理念的貫徹落實,構建具有自主性的化學課堂就成為了一線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再加上,近年來,多種教學手段,如:微課、思維導圖、電子白板等開始被應用到化學課堂之中,一來能夠輔助教師開展課程的教授,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完成,二來也能夠豐富課堂活動,為構建自主性的化學課堂做好輔助性工作。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多種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以確保學生在自主性的化學課堂中養成積極學習、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教學手段;自主性;高中化學;思維導圖;微課
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課改對化學課程性質的規定,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理論依據之一。但是,在以往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黑板就是教師主要的授課輔助工具,致使課堂沉悶無趣,再加上,化學課程自身的抽象性,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所以,在信息技術的大背景下,一線化學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而,使學生在自主性的化學課堂中學會自主應用知識。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種教學手段為例,對如何構建自主性的化學課堂進行研討,以確保學生在高質量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 思維導圖,培養自學意識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教學手段,是培養學生自學意識,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構建自主性高中化學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制作思維導圖,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二來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制作思維導圖,自選角度制作出帶有自己個性的導圖。
例如:以教學“離子反應”為例,先引導學生回顧這部分內容都包含哪些內容,選擇哪條線來制作思維導圖,這樣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導圖制作能力,對系統化、網絡知識的建立也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學生按照這樣的一個線索制作了思維導圖,即:以離子反應為中心向外分為了四個方面,即:概念、類型、離子方程式、離子共存四方面,之后,在這基礎上進行詳細的劃分和制作,如:類型中可以再次分為“氧化還原”和“非氧化還原”,之后,在這一基礎上再次進行分化,如“非氧化還原”可以分為:為什么會向著離子數目減少的方向進行?反應進行的動力時什么?這類反應有哪幾種類型?之后,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以幫助學生在知識匯總和復習中掌握知識,形成體系,進而,使學生在自主制作思維導圖中形成積極地化學學習態度,同時,也有助于高效化學課堂的順利實現。
二、 微課應用,鍛煉自學能力
微課作為網絡時代的一種建構主義下的先進教學手段,該手段的應用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也以其自身獨有的特點,即:視頻短小精悍的特點被廣大教師生所接受,這樣一來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復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二來也能培養學生的化學問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所以,隨著微課的應用,我們開始將微課與教學的各個環節結合起來,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在微視頻的輔助以及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以達到完成教學目標,鍛煉自學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氨硝酸硫酸》這一章節時,我借助微課進行了輔助教學,目的就是要借助微視頻的直觀性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學生對相關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這一節的教學時,我分別以“氨”“硝酸”“硫酸”制作了三個大主題的微課以輔助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鍛煉。以“硫酸”為例,在這一視頻的制作中包含了下面幾項內容:
(1) 演示濃硫酸使蔗糖變黑的實驗。
(2) 演示濃硫酸與銅片反應的實驗。
(3) 思考下面問題:在下列反應中,硫元素表現出氧化性的是( )
A. 稀硫酸與鋅粒反應
B. 二氧化硫與氧氣反應
C. 濃硫酸與銅反應
D. 三氧化硫與水反應
(4) 自主設計方案,區分濃硫酸和稀硫酸,已知兩支試管具有相同的體積。
借助微課向學生展示這四項內容,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時對這一內容進行自主學習,一來學生能夠了解硫酸的強氧化性,二來直觀的實驗也使得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降低了學生對這節課知識的畏懼感,提高了學生的預習質量,對學生形成積極自主的學習態度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當然,微課除了可以與預習課結合在一起,也可以與復習課、概念課、講評課等結合在一起,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而,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學手段的選擇和應用是化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學生課堂主體性的發揮也直接影響著化學課程價值最大化的實現以及化學素養的形成。所以,教師要通過多種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來活躍課堂氣氛,來確保學生在高效益的、自主性的化學課堂中形成化學學習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熊明軍.高中化學實施主體性教學的原則與手段[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04).
[2]張少偉,田洪菊.探討高中化學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否能取代傳統教學手段[J].廣東化工,2017(03).
作者簡介:
萬路,馬開洪,湖北省巴東縣第一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