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飛
摘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9-2020)中對國家教育發展明確指出把德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目前我國高職高專職業教育較為側重培養技能型人才,大力推廣和采取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實踐教學模式,但在培養人才時缺乏對職業素質培養的滲透,這是目前高職院校急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探索。
關鍵詞:職業素質;現代學徒制;會計實踐教學
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動手能力強技能型人才為教學目標,在時代變革中,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模式由90年代”理論教學”逐漸轉變為2000年代“理論+模擬實訓”教學,再到目前的”校企合作下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但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更側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卻往往忽略學生在懂法、知法、守法及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故在未來,高職高專院校在培養學生時應將職業素質教育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才會培養出符合可持續發展人才方略、符合時代要求的可用之才。
一、各行各業企業對會計人員職業素質要求分析
高職高專院校在人才培養上,不僅培養市場需要技能型人才、而且還要培養“德與智”兼備的優良人才。就需要高職高專院校深入了解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具體要求,本文針對各行業單位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進行了研究。
據相關市場調研組織對各行業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要求,按照重要性進行了排序:誠實守信、品格、工作態度及責任心,業務能力(包括工作經驗、學歷要求、職業資格、專業知識、熟悉法規、計算機知識等)、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文字組織能力。
通過調查分析可見,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中,誠實守信、品格、工作態度及責任心是放前、其技術能力次之,故高職高專院校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時應把職業素質教育融合在教學過程中。
二、“現代學徒制下”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對職業教育進行改革,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引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培養人才,更為凸顯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一些學校引進企業聯合辦學興起訂單班、定向培養技工的模式在兩年的理論化教學之后安排為期一個學期的師傅帶徒弟傳統學徒模式教學,在這個為期一學期的教學中側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沒有在此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職業素質的培養。
對于會計專業采用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模式教學下,代賬公司進駐高職高專院校,代賬公司提供真實企業財務資料,讓學生真正身臨其境。學生們可體會到會計工作的真實形式,但內心中并未形成職業敬畏之情及良好的職業素質,其癥結就在于在整個學徒期間并未建立公司管理體系,對不遵守公司制度、違反法規操作等問題也未給予懲罰。這是在目前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下會計實踐教學的一個盲區。
三、《會計法》新修訂下的職業院校課程安排現狀
2017年國家財政部對《會計法》進行修訂,將原會計法中“從事會計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要求予與修改為“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修改后的《會計法》于2017年11月5日起實施。本法的修訂意味著高職高專培養會計專業學生時對于會計證的硬性要求減弱,同時為了加強學生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及在校學習時間有限的影響,一些高職高專院校將《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予于刪除,并且在其他專業課上一些教師對該課程的了解甚少,更不會在專業課上提及法律規范的規定及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進行滲透。長此以往,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學生將是只懂得動手操作且缺失法律意識、自律意識的“手工匠”。
四、職業素質教育融入會計實踐教學的必然性
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不僅僅需要專業的會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良好的職業素質。對于一些企業財務丑聞時常見于報端,震驚國內外的銀廣夏財務丑聞,麥科特、ST黎明等一些上市公司在業績上造假的案例、以及世界知名企業美國安然財務丑聞都是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案例,帶給社會的影響及給企業的帶來的損失觸目驚心。
可見,在高職高專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學生時,將職業素質教育與實踐教學有效融合勢在必行。
五、職業素質教育融入“現代學徒制下”會計實踐教學的途徑
1營造良好的會計文化氛圍
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應讓學生有一定文化底蘊了解會計發展史、了解會計文化。高職院校課營造一個良好的會計文化氛圍,熏陶學生讓他們耳讀目染,是其逐漸融入學生的思想及意識中。
高職高專院校與企業合作,引企業入校園,可在學生的工作場地懸掛會計發展史有圖有解釋,也可建設會計文化長廊,在長廊中展出各會計發展過程中中外會計歷史事件、會計工具貨幣等文物展、弘揚先進典型人物案例、及展示會計歷史長河中一些違法案例起到警示教育。
同時,在實踐教學中課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帶領學生參觀反腐倡廉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等,弘揚歷史文化、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2“現代學徒制下”學校、、企業、學生建立三方責任制度
高職高專院校引企業入校開展“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應確定學校、企業、學生三方應盡責任和義務并形成書面文件。由三方簽署協議在之后的教學實習過程中有利于保護各方權益。
學校應盡到提供企業場所、維護實踐教學的持續和財產安全的義務,保護企業人員與學生人身安全義務,對于違反相關協議規定校方權追責、學生實習期結束時,校方與企業協同選拔優秀學生進入企業工作等相關事項的約定;企業一方應盡提供財務資料,在學生工作期間應盡指導義務等、有權選拔和辭退不合格學生的權力等協議;學生應盡認真實習、按時完成企業財務核算、提供準確真實財務信息等義務,違反校方、企業規定應被取消實習資格等協議規定。
通過制定三方責任制度、有效制約在實習期間任何一方行為、保護其他方權益,使會計實踐教學順利進行,同時有利于對學生的遵守規章制度、遵紀守法的意識逐漸培養。
3讓教師、企業師傅言傳身教起到示范效用
古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知,會計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的“身教”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除了幫助會計專業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會計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必須端正自身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知,嚴格規范自身言行,率先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現代學徒制”下的會計實踐教學中,學生直接跟教師、師傅直接接觸,師傅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工作中的操作習慣都會深刻影響學生,并在學生工作程序、行為中打上烙印,所以在指導學生之前,會計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應共同的進行詳細、周密的研討,研究實踐工作中各工作環節上法律法規制度的要求、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與會計實踐教學內容相融合,并形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在會計實踐教學時,師傅帶徒弟過程中,師傅應留心考評、用心指導、錯誤直接指出,并在每節實踐課后做出總結,形成日后會計實踐教學的參考資料并對之后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起到參考作用。
作為會計專業任課教師不僅緊跟學生會計實踐、在學生實踐活動中存在、發現的問題,任課教師及時指出并配合企業師傅檢查財務資料,對學生在工作中存在的核算處理不合規及錯誤現象做出標記并形成總結便于日后實踐教學中提醒學生。
長此以往,通過企業師傅、會計專業課教師的嚴謹教學態度、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與同學之間的長期合作監督過程,就能逐漸培養學生的嚴謹工作態度、愛崗敬業、廉潔自律的職業品質、堅持準則的習慣、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4嚴格按照法律法規、企業規章制度施行獎懲
施行現代學徒制下的會計實踐教學,應讓學生身臨其境,就應在學生在實踐期間嚴格按照企業工作制度要求學生,如:按企業要求實施工作休息時間、業務處理流程、審核流程等。對于學生在會計實踐過程中存在遲到早退嚴格按照企業制度處罰,例如罰款,將其資金可作為優秀學生的激勵資金。在期末考核時,將平時規章制度的遵守情況,業務處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作為評優激勵優秀學生的指標,從而激勵和鼓勵學生自覺守法守規,秉承愛崗敬業、堅持準則、廉潔自律、強化服務等會計職業道德。
5、會計技能比賽中貫穿法律法規等職業素質等的考核
為了強化學生的會計實踐操作能力,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應組織會計技能競賽,競賽根據會計實踐階段情況設置項目模塊、以手工操作、軟件操作方式進行。
在以往的會計技能競賽中多是對學生專業知識點考核,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考察,但缺乏在會計操作中會計人員職業素質的考核,這就造成在教學過程中及實踐操作中忽略職業素質的培養,所以,在以后的會計技能比賽中,需要教師在項目模塊中巧妙設置職業素質測試環節(例如:財務處理錯誤的查找并予以糾正、業務流程處理的不規范及指出違反法律法規的哪些規定等)。同時,競賽時讓學生根據資料描述經濟業務事實、并總結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等,可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文字書寫能力的進行測評。
通過在會計技能競賽中融入相關職業素質的內容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更好的鞭策學生全面提升自身會計職業能力。
6、將職業素質融入對學生實踐能力考評體系中
在期末對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做出評價,以便合作企業選拔人才。但在實施考評過程中均以學生做的賬套結果為最終考評依據,但這樣不能較為全面測評學生的綜合能力及職業素質,在進行會計實踐測評體系中應融入職業素質測評。
對于學生會計實踐能力的測評應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對于三家不同類型企業財務賬套的核算;二是將職業素質考核滲透在平時,例如定期對某會計項目模塊業務流程由學生手工描繪并總結特定環節的法律制度要求、給出多個企業賬套,限定時間由學生書寫總結、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并給出企業未來財務計劃。
通過多種方式手段,測評學生綜合能力,有利于學生在平時的強化訓練及會計實踐工作習慣的培養。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采取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會計人才模式,應結合當前企業人才需求、遵循人才培養規律、結合高校自身條件,制定出符合時代發展、符合人才可持續發展方略的教學方案、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并以嚴格實施。
參考文獻:
[1]鐘慶文 繆啟軍 高職實踐教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滲透研究 職教論壇[J]2013(30)
[2]馬邵利 會計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融合途徑研究 陜西教育(高教)[J]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