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動力源泉;高校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傳統文化在無形中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及思想觀念起著規范及引導作用,所以高校要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正確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積極發揚、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使他們成為具有人文修養及深厚文化底蘊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校教育 傳統文化 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31-01
引言
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道德理想及人文精神影響著一輩又一輩的人,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高校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及加強素質教育的切入點,也是推進高校德育教育及培養學生具有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內容。但高校作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基地,在高校中如何實現傳統文化教育卻值得人們深思。
1.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高校文化建設過程中,繼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全校師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進行傳承和創新,并且在增強師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榮譽感方面起著促進作用,也能夠激發全校師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創新能力,所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著重要作用。文化是高校發展的精神載體,更是任何文化團體的靈魂,傳統文化具有較強的優越性和濃厚的文化底蘊,所以,高校在進行文化教育的同時,還應該不斷發展傳統文化教育,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創新,同時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如此才能夠將向傳統文化中不斷注入新鮮活力。
2.構建高校中華優秀文化傳承體系
2.1以課堂教學滲透為主導
關于傳統文化在教育過程中的繼承問題,我國教育法早就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繼承和發揚中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的過程中不斷弘揚中華美德,并且要將傳統文化教育放置到現代高校教育中。所以,高校要從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觀念上入手,將傳統文化的魅力不斷展現出來,更應該將傳統文化教育設置為必修課程,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融入傳統文化教育,以此更好的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給學生。
2.2以日常生活規范為準則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高校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觀念和道德觀念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要培養他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學會謙和互助,在利益面前,要以集體利益和榮譽為主,擁有“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努力營造出一個文明互助、和諧友愛的校園環境。
2.3以社團實踐活動為載體
高校應該會開設各種活動,比如演講比賽、講座和社會實踐等等,所以,高校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應該積極開設各種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比如國學講座、傳統文化演講比賽等等,要鼓勵學生積極殘疾進來,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班級可以開展傳統文化主題班會,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到了傳統文化教育。
3.搞好高校傳統文化創新教育
3.1以科學發展為主題
黨在執政興國的過程中,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所以,在高校文化工作中,也要將文化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此過程中,高校要有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為這直接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目前國家發展形勢和文化發展戰略而言,繼承和創新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了我國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實現貫穿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要不斷推進校園傳統文化教育改革,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教育方法,向傳統文化中注入新鮮血液以增強傳統文化魅力。
3.2以核心價值為任務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其發展的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也決定了其地位的重要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始終貫穿于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所以,高校在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過程中,要始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其中,要努力做好師生關系建設和和教學改革,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不斷創新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教育方法,形成一個精神觀念與思想道德品質相互一致的傳統文化教學環境,努力加強高校傳統文化教育。
結束語
加強高校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增強其民族意識及社會責任感,還能使他們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各高校要根據自身發展情況,不斷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多角度、多途徑去實現傳統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1]劉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與應用[D].東北農業大學,2015.
[2]范麗軍,叢修凡.高校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6):424+479.
作者簡介:
舒佳(1980.6-),浙江麗水人,講師,大學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