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誠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普及,教育部門也越來越要求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要真正實現“以知識為重點”向著“以學生發展為重點”這一核心轉變,在這個過程中,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應當由單純的知識教學轉變為向社會生活重心轉移,通過這個實踐性的活動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內在素質、提升其方面的能力。但是從目前高中政治教學的現狀來看,高中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而且高中政治課程相比初中來說難度更大、更抽象、更枯燥,所以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習的興趣并不高,因此,課程的有效性也是比較差的。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師都應該從自身出發,結合高中政治學科的特點,對教學方法不斷地創新,運用多種多樣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將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的一些教學感悟,對于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推動高中課程教育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 實踐 學習興趣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59-02
1.引言
從目前高中教學的現狀來看,高中學生都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而且相比初中而言,高考要考的知識點繁多而且難度加深,尤其對于政治學科來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量大而且抽象,因此,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不高。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程度的不斷加深,進一步推行新課程的理念成為了每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因此,如何落實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大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了高中政治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就目前高中政治課程的教育現狀來看,高中的政治課程普遍存在著較大的乏味性,學生認為高中政治學習非常枯燥,對于政治學校缺乏興趣,有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會出現厭學的現象。研究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我們可以發現,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師的課程教學比較僵化,教學形式單一,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強調時間,匆忙完成教學任務,卻忽略了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忽視了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中往往是充當課堂領導者的角色,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地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甚至會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最終也就造成了學生對于政治課失去了興趣,降低了學習積極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克服傳統教學思想的弊端、讓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已經成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問題。大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了改革高中政治教學的關鍵性步驟,本文也將從實際出發,結合一定的理論研究背景,對高中政治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高中政治課程現狀以及研究意義分析
2.1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推行,一些地方也逐漸開始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內容,近些年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高中的思想政治課堂已經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興趣相比以前來說有了一定的提升,學生也逐漸開始敢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意見,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地有效。但是由于傳統教學在教師的內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一些教師還是打著新課程教學的幌子,仍然還是非常強調灌輸式、背誦式的教學模式,其中存在的問題依然是阻礙當前教學改革的腳步。舉個例子來說,一些高中政治教師時時刻刻將學習成績掛在嘴上,在課程教學中主要是要求學生進行背誦、默寫、做卷子、講解卷子這些流程,久而久之,學生十分缺乏對政治學習的熱情和情感,甚至把政治學習看成了一項非常反感的、而又不得不做的工作,嚴重的會出現厭學的情緒。不僅如此,在高考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引導下,一些學生也會對政治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政治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較小,進而會出現輕視政治學習,投入力度不夠的現象。此外,由于新課程內容推行的時間比較短,一些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不能很好地控制力度,出現了過分強調創新的思想,進而忽視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培養,甚至一些教師在課堂中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但是效果確實非常不好的,會造成學生浮躁的心理。這些現狀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高中課程的推行。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如何采用有效的手段來激發學生政治學科的興趣,提高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了當前高中教學工作的重點。
2.2對于高中政治課程激發學生興趣研究的意義
從理論上看,全國各地的高中政治教學課堂往往還存在著傳統教學的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不高,對高中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幾乎是沒有的。很多高中政治課堂存在著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狀態,教師教學非常疲憊,而學生卻有著很大的厭學心理,造成這一局面的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由于教學模式僵化、教師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不夠,對于這一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完善“興趣教學”的相關理論,也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據。
從現實意義上看,對高中政治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課題的研究非常有助于高中政治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專業水平的進步,而且對該課題的探討,有利于提升高中政治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引起學生以及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有助于打破學科的偏見;而且從興趣教學的核心內涵來看,對于政治學科的興趣教學研究有利于學生增加基礎知識儲備,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利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順應時代對于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最后,對于高中政治課堂的興趣教學研究非常有利于擴充教學理論,形成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局面,這種結合不但能夠豐富課程學科的發展,而且還大大推動了高中政治課堂實踐的發展。
3.影響高中政治興趣教學的原因分析
3.1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
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往往是呈現出崇尚成績、唯成績論的局面,所以,高中政治課程也深深受到了傳統教育思想和高考升學制度的影響,認為高中政治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往往是當做副科來對待,只需要讀熟、背會就能夠拿到高分,不需要對其傾注太大的精力。這種思想的存在折射出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兩大問題。首先,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地位思想,受到傳統的中國教學理念的影響,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認為教師才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像是一件物品一樣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教學活動僅僅是教師實現課程任務的一項單項活動,而且很多教師還認為,只要自己教學的內容越多,學生就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這種錯誤的教學觀念引導下,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都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設計教學過程的,把課程教學認為是自己工作的一個平臺,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并不能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還存在著比較大的被動教學、應試教學的觀念。應試教育對中國的教育產生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老師把教學僅僅當作一項任務來看待,分數至上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忽略了高中政治教學的根本意義和內涵,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分數的重要性,在學生的心目中造成很大的負面情緒,其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抑制。
3.2教學方法有效性差
成功的政治教學不但需要有正確的教學觀念進行引導,更需要師生共同合作完成,這個環節就十分強調教學方法的運用效果。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學方法的設計對于課堂效率的影響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舉個例子來說,在課程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聽到有學生這樣抱怨“我真的下大工夫背誦政治內容了,為什么最終的收獲很少”?當然也有教師也曾反映“我也十分注意興趣教學,在課程教學中也使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為什么最后的結果不太理想”?教師和學生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于教學過程中的,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師的課程教學設計不夠優化。教學設計過程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性工作,就像建造房屋一樣,設計的優劣直接會關系到工程質量的高低,教學活動亦是如此。雖然有很多教師也嘗試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興趣教學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但是大多數教師都忽略了方法設計的重要性,將興趣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出現在課程中,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其效力并不是很高,學生的興趣也沒有完全被激發出來,最終造成了教學效果不良好。
3.3教學的評價體系不完善
我們知道高中的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一堂課僅僅只有45分鐘的時間,在這短暫的時間里,教師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學生要學到應學會的知識,所以,課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短暫的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興趣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如此,在課程設計中還需要設計一定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反饋,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課堂評價還存在非常大的問題。首先,評價主體的錯位現象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評價的唯一的主體,教師是權威,在課程評價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糾錯,而且凡是涉及終結性的評價時,學生是無權參與的。此外,目前高中政治課堂中的評價方式也是比較單一的,教師們往往把重心放在量化評價上,對于質性評價是比較忽略的,不僅如此,在評價方面教師還過分注重對于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尤其是對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及價值觀的評價。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對策探析
4.1轉變教師觀念,營造有趣的教學情境
應當將新課改的相關理念宣傳,讓每位教師能夠理解興趣教學的優勢。從年齡特點來看,高中生的年齡比較小,其好奇心是非常強的,他們接受社會上新知識的速度非常快,而且相比初中生來說,他們的年齡稍微大了一些,自己內心也會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人和事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舉個例子來說,在課程中或者課外,高中生幾個往往會聚在一起討論一些國家大事,比如對大型國際盛會的內幕資料、對于選秀節目的看待等問題,對此,教師要充分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教師也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情境的創設應當和課程的內容相關聯,情境創設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能和教學內容相脫軌;其二,情境的創設應當能夠提高學生的智力,鍛煉其思考問題的能力。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表演中更好地掌握書本知識;其三,學生應當為情境創設的主體,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做課堂的主人。除此之外,情境創設的情形應當多種多樣,例如可以將談話式、演講式、討論式、辯論式等形式運用到教學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舉個例子來說,在講解高中政治課程中比較難理解的哲學知識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來講解,例如“意識能反映客觀事物”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可以向學生講一個小故事,地主在大雪天邀秀才,縣太爺飲酒賞雪,秀才提議就雪吟詩,秀才說:“大雪紛紛落地”,縣太爺接著吟:“預兆皇家瑞氣”,地主道:“下他三年何妨”,恰逢一乞丐饑寒交迫路過破口大罵:“放你娘的狗屁”。這種小故事在課堂中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大笑,趁機我們就可以向學生講解人們因為利益立足點不同,階級立場不同,對同一事物的反應也會不同的哲學道理。
4.2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課程有效性
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得學生們都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其課堂參與度是非常低的。教師長時間忽視學生參與能力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出現懶惰的現象,尤其是對政治教學來說,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對于一些抽象知識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們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真正地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對政治課程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一些談論、演講的活動,讓學生明白課本上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實際的用途,提升其學習興趣。舉個例子來說,在講解政治常識“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一節時,教師特意收集了與十九大相關的報紙,并請同學朗讀,既學習了時事,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為了掌握和理解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特意邀請人大代表給同學們上了一堂“關于我國選舉制度”的課。此外,還可以在課堂中穿插小品、辯論、“小老師講課”等多種形式。總之,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以最大的熱情,濃厚的求知欲完成教學任務。
4.3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當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應當采取何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但是在方法的選擇上面,應當遵守的就是每一位學生的偏好以及接受能力。舉個自身的實踐案例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三五三”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好的,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謂“三”主要指的是政治課程的存在形式,也就是包含了三種課型:新授課、習題課以及復習課,所謂“五”主要指的是課程教學的五個過程,分別是問題的提出—自主學習—合作研究—展示結果—應用發散五個環節。最后的一個“三”指的是三個方面評價,分別是問題生成總結評價—問題解決總結評價—問題應用拓展總結評價。通過這種教學流程的開展,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自主的環境中對政治學習開展探究,并根據自己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講解唯物辯證法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閱讀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小故事——小甲蟲和大樹。在這個故事中,大樹已經有了400多年的歷史,在這之中它被閃電擊中過14次,無數的惡劣天氣襲擊它都未能夠讓它倒下,但是由于一小隊的甲蟲進入了大樹的內部持續不斷的攻擊使它倒了下來。這就告訴我們唯物辯證法的相關內容,接著就可以引導學習學習政治課程的內容,也就是任何事物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而小甲蟲的取勝之道正是唯物辯證法的良好運用,同時也告訴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任何困難的戰勝都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長期不斷的堅持努力才會達到最終的結果,這種教學不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唯物辯證法的相關內容,化抽象為具體更好地掌握書本知識,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懂得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蘭.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
[2]鄒曉行.一般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及培養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3]劉月偉.怎樣創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478.
[4]郭彩虹.高中政治教學中師生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5,3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