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靜
摘 要:隨著微課理念的不斷推廣,微課被廣泛應用到各院校中,將微課和情境教學結合起來,讓“情境微課”能夠發揮出兩者的雙重優勢。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職色彩教學中“情境微課”的價值和要義,從課前的微課:喚醒知覺、課中的微課:融合個性、課后的微課:延展素養3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能夠加強“情境微課”的應用,提高中職學校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校 色彩教學 “情境微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a)-0182-02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微課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學生的學習不被局限在課堂上,使用微課教學可養成課前、課后主動學習的習慣。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低,通過使用情境微課的教學模式帶動其學習積極性,進而產生濃厚興趣,最終能夠實現主動學習。因此需要加強情境教學的應用,加強對情境教學的重視程度,研究中職色彩教學中“情境微課”的價值和要義,對于強調“情境微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1 課前的微課:喚醒知覺
在課前設置微課最主要的作用是喚醒學生的知覺,讓學生在課前了解知識重點,進入學習狀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1 彈撥學生好奇心
“情境微課”的選題對于色彩教學至關重要,新穎的選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動之下,學生求知欲被有效激發。在進行色彩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對微課選題的創新,選擇知識點作為選題,且做得簡潔精巧,讓題目能夠具有鮮明的代表性。教師在進行微課的選題時,需要緊跟社會的熱點,依據學科先進知識,將社會問題和學科知識互相聯合,創設出新穎又實用的選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動力,課前的微課設計需要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出發點,學生在課前對課程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地學習[1]。
1.2 聯結經驗的通道
課前微課的主要作用就是將以往知識和本課知識進行連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微課,能夠對以往的學習經驗進行回顧,在微課的帶領下,能夠聯系到本課知識的預習,有助于將知識成為一個整體,讓色彩教學基礎得到鞏固。課前微課的關鍵價值之一就是連接以往知識,將知識進行連接,有助于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形成網絡,而不是散落分散的,通過連接知識,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1.3 設計生活的語境
色彩教學的教學設計至關重要,應以選題為基礎,能夠突出教學重點,同時切合教學目標,教學思路必須清晰,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在微課教學中達到實際效果。教學設計需以實際情況為基礎,結合學生特點,根據教學內容,使用教學設備和信息技術,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設計。教師開展教學設計更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構建生活語境,讓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才能充分發揮微課的趣味優勢,寓教于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才能發揮其學習主動性以實現教學目的。例如教師在課前提供的教學微課,從生活語境出發,在微課中增加大量的生活事實,如色彩對比鮮明的美景、食物圖片等,讓學生在課前對課程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習欲望。
2 課中的微課:融合個性
在課中設置的微課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及興趣為設計出發點,使他們能夠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加專注地進行課堂學習。
2.1 多樣形式的呈現
微課實質上是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資源,它的教學內容和設計都是經過反復斟酌制作的,前期充足的備課準備,讓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教學重點更加精準,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高效率。微課與傳統課堂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其多樣性,因為微課的多樣性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個性,吸引到不同喜好偏好的學生對色彩教學課堂的關注。多種特色鮮明的教學方式也吸引到學生,興趣的驅動和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同時也讓色彩教學效果得到有效加強。諸如教學時,教師不僅能應用視頻、音頻,還能使用先進的軟件和技術,如VideoScribe、Explain Everything、AE軟件等制作特色的動畫微課,使其充分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讓性格迥異的學生都能對色彩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2]。
2.2 表現能力的提升
“情境微課”教學中,學生不僅僅是學習者的角色,還會承擔教學設計者、情境表演者、教學者等多種角色,學生能夠在“情境微課”教學中發掘自己的潛能,抓住難得的表現機會,充分參與到教學中。課前教師把課程內容分成幾個部分,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選出一名組長,將分好的教學內容安排給各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好微課課件。課堂上教師留出時間讓各小組代表基于他們的微課課件做講解,講解過程中教師及時補充和糾正。這樣的微課教學無疑強化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樣也得到了較好鍛煉,教學效果十分有效。教學中教師使用微課視頻構建教學情境,以《裝飾色彩》單元教學為例,教師結合市里舉辦的“山海溫嶺·美麗公路”墻繪活動比賽,使用AE軟件制作了交通局長的動漫形象,在視頻中熱情邀請學生給溫嶺的城郊路段設計墻繪,學生進入到設計師的情境中,教師則以審核人員的身份對提出的設計方案進行審核。這個“情境微課”讓學生通過進入教學情境,能夠更加投入地學習色彩,“情境微課”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學意義和價值。
2.3 顯現自我的認知
學生在“情境微課”課堂上,通過情境獲得一些體會,并對自己產生重新認識,培養和增強自信心,能夠在情境中獲得一些啟發,產生對事物新的認識,潛移默化地實現自我認知的培養。比如上述提到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分組講解課程內容,講解過程中他們發現自己明明了解相關定義,但就是無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闡釋,表述中還經常跑題,有限時間內未能完成講解內容,便會清晰地看到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欠缺。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則能更加精準地發現他們的問題,這是無法從考試成績中反饋出來的。學生在微課中對自身有了更加準確的認知后,能夠對薄弱項開展針對性的鍛煉。此外,在“情境微課”中他們對所學專業更有了深入了解,專業認同感進一步加強,同時對所學專業和職業方向的心理建設也逐漸形成。
3 課后的微課:延展素養
在課后設置的微課是讓學生能夠在課后得到知識鞏固,擴展知識面,并在“情境微課”的幫助下提升綜合素養。
3.1 開闊學生的眼界
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尤其是微信、微博的廣泛使用,網絡和移動設備更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微課教學讓學生獲得了更多學習的渠道和方式,其便利條件使學生從寬廣度上得到更開闊的教學。如最知名的哈佛大學網絡公開課,就是以微課形式受到全球人們的喜愛,讓學生通過網絡了解更多的知識,有效地開闊了眼界。由此可見,在網絡背景下微課對于教學的積極作用,其依附網絡和移動端實現高效的知識傳播,讓課堂教學和互聯網緊密聯合,豐富與擴大了學習知識的渠道和范圍,也極大拓寬了學生獲得知識的覆蓋面,讓全球優秀的色彩教學資源成為中職學校的色彩教學資源,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這也是實施“情境微課”教學的價值所在。例如教學后教師將TED演講中《錯覺中的視覺真相》上傳到微課教學平臺供學生觀看,使課外知識得以延伸,微課教學也實現了本質意義。
3.2 引發自主的探究
教學后教師將設置了問題的微課資源上傳到平臺,學生觀后帶著問題自主探究。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加以鞏固,同時以發散性思維進行課后的學習,通過課后對知識的思考,學生的思考能力及主動探究習慣得到有效培養。教師在微課中提出的擴展性問題,使微課的價值和要義更為凸顯,學生需要主動查找相關資料,通過對資料的整合和探究,才能較好地完成任務和達到預期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執教后使用VideoScribe在課后復習微課中設置:“色彩能帶給人們什么心理效應?”,學生帶著該問題查找相關資料,通過查閱和總結得出結論,課后探究讓學生鞏固了課堂知識,同時也擴展了知識的覆蓋面[3]。
3.3 反思多方的評價
反思評價需要側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讓它成為促進教學進步的依據。實施“情境微課”教學的反思評價應建立多重標準,依據色彩教學的課程、考試、自我標準進行評價。同時還需豐富“情境微課”教學反思評價的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同學、社會組織等。豐富的評價主體能夠讓反思評價更具實效,學生在反思評價中定有所收獲。開展多重主體的反思評價,則能有效避免師生個體的主觀性過大,讓反思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此外,最重要的是開展“情境微課”教學后的評價,多聽取師生、家長等方面意見,對“情境微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完善。作為“情境微課”的直接參與者,師生給出的建議更貼實際,學校需要根據建議加以不斷整改。唯有這樣經過多方磨合,才能最終形成一套適應學生的教學模式。“情境微課”教學也才能充分發揮出實際意義,學生對其更加適應,學習效果自然能夠得到保障。
4 結語
綜上所述,課前微課的應用,其目的是喚醒知覺,通過彈撥學生的好奇心,聯結經驗通道,加上教師生活語境的設計,讓學生實現良好的預習效果。而課中的微課是為了融合個性,通過多樣性呈現,提升學生的實際能力,更顯現學生的自我認知。課后的微課則是為了延展素養,注重學生眼界的開闊,加強對課程的探究,以及多方的反思評價,最終凸顯“情境微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春艷.針對中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策略的探討[J].好家長,2017(73):215.
[2] 高曦.試論中職美術色彩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7(85):41.
[3] 李娟.基于“職業導向,項目驅動”的情景微課資源開發——以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店鋪運營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7(1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