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紅
摘 要:中職創業教育是面向全體中職生的普適性教育,其目標不是讓每位學生都去創業,而是在選修必修、理論實踐、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多層次、立體化、多學科支撐的創業教育課程學習中,促進個人思維發展、潛能開發,形成良好個性品質,提高自我就業能力。本文以烹飪專業為例,從建立工作管理網絡、營造學習氛圍、完善教學體系、拓展實踐體系等方面,對中職學生實施創業教育的實施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校 烹飪專業 創業教育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a)-0201-02
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提到,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文件明確把“創業能力”與“就業能力”相提并論,創業教育是職業教育中的一部分。中職創業教育是回歸育人本質的教育,是合適學生個體的教育,全面實施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中等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但搜索百度或知網等,中職創業教育相關研究甚少,尤其是烹飪專業創業教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幾乎空白。烹飪專業創業具有餐飲社會大環境良好、烹飪技能訓練后目標水平達成度高、創業投資小回報快的先天優勢,這些特點培厚了良好創業教育生態的土壤。因此,筆者以烹飪專業為例,對中職烹飪專業創業教育實施策略做理性思考。
1 建立“校長室+主管部門+相關部門+全員”的創業工作管理網絡
要使中職學生創業可能轉化為創業現實,學校整體上需要建立創業教育工作網絡。首先,要有“校長室統籌、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全員落實”的創業教育工作機構模式,由校領導負責創業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政策制定、經費保障、管理決策等。由教務處牽頭,學生處、團委、實訓處、財務處等負責協調日常工作的落實。其次,實現學校創業教育管理制度化、規范化,領導小組定期討論學生的創業工作,制訂有關工作制度、計劃、方法、措施,積極推進,督查進度,及時查找發現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及時予以解決。
2 營造“校園宣傳+主題活動+創業競賽”的創業教育學習氛圍
2.1 創新校園宣傳手段,滲透創業意識
校園宣傳是與學生學習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方式,它能潛移默化熏陶地甚至內化學生的創業意識,能給學生埋下創業的種子,激發學生創業的潛能。除了傳統的宣傳櫥窗、黑板報、成果展板、涂鴉墻、新聞媒體等常見宣傳方式外,考慮到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率高,學校還創新使用了學生較為喜愛的網絡平臺方式,如校園網、微博、QQ群、微信公眾號等,通過推送新聞、網絡互動交流,加強創業理念的滲透,大力營造創業光榮、成才光榮的濃厚氛圍,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創業無所不在,成功并不遙遠”。
2.2 舉辦創業主題活動,形成示范輻射
良好的餐飲社會環境和技術的特殊性增大了烹飪學生創業的可能性,對于不同年級不同創業能力的學生,創業主題活動采取分層開展方式。烹飪專業新生對未來最有憧憬,因此,每年開學,對剛剛踏進校園的所有新生,采取邀請創業成功青年校友、創業教育專家、創業大賽獲獎師生等做創業主題講座,內容側重創業勵志經歷等,以現身說法的形式表現創業者的激情和拼搏精神,宣傳好的經驗做法和舉措,這類主題活動在學生創業意識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針對具備優秀創業精神品質、管理領導能力的部分高年級學生,采取邀請具有創業經驗和社會責任感的知名餐飲企業家、運作過成功創業案例的專家等共做“創業先鋒”主題沙龍活動,內容側重實際運營知識,如餐飲門店選址、商標注冊、營銷方式、菜單制定等。其目的是對該類學生進行專業的創業指導,有目的培養有志向、有能力的學生。
2.3 開展系列創業競賽,激發學習動力
開展了系列創業競賽活動,如烹飪創業計劃比賽、“知識改變命運,創業改變未來”十佳主題班會,“我的創業夢想”主題征文競賽等,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創業重要性的認識,通過競爭激發其創業學習的動力,爭做一名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
3 完善“融合課程+師資團隊+教改課堂”的創業教學教育體系
3.1 構建“文化+專業+創業”融合課程體系
中等職業學校將“文化+專業+創業”有機融合,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專業課融入創業教育,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必要途徑。一方面,文化與專業、創業有機融合。中職烹飪專業學生普遍學習、行為習慣不佳,專業學習存在使用刀具、水電燃氣等生產安全隱患,因此,在課程體系中要求德育、語數外、心理健康等文化課的教學內容整合,力求與烹飪專業學生學情、專業要求相結合,堅持“必須、夠用、實用”的原則,目標著重提高學生意志力、心理品質、勤學苦練、安全生產等專業和創業的基本素質。另一方面,專業與文化、創業有機融合。淮揚菜作為中國烹飪四大菜系之一,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菜肴制作也需要本著“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理念,因此,課程體系中也需要以市場需求為依托,從專業化內涵化的視角來繼承和發揚淮揚菜技藝和文化,這樣才能有好的創業發展前景。
3.2 加強“師資團隊+校本教材+教改課堂”培養體系建設
強教必先強師,通過“引進+培育”“專兼結合”的方法,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打造專業化創業師資團隊。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創業師資選聘偏向學歷職稱較高,有較強科研能力,樂于無私奉獻的烹飪專業教師,到校外實訓基地掛職鍛煉或到社會知名培訓工作室進修或參與省、市各級創業培訓學習,以了解餐飲新發展、開拓烹飪新技術、掌握創業新知識;培訓教師回到學校以后再對全體教師和創業大賽參賽學生進行二次校本培訓,為創業大賽獲獎的學生頒發不同星級“創業榮譽徽章”,個別優秀的學生畢業后引聘為兼職教師和創業名師工作室輔導老師。
除了訂購合適創業教育教材之外,還要補充活頁講義或開發校本教材。如積累本土化的創業素材,開發“圓夢之路——中職烹飪創業指導”特色校本教材,內容模塊任務化,有勵志篇“走進我校創業者”,有知識篇“餐飲創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法律知識”等,有技能篇“營銷策略”“財務技能”,有實踐篇“我的圓夢之路”等模塊,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用性好。
優化教學方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是創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合理化布置教室座椅,使用現代化的教具,采用多樣化教學法等,都能提高創業教育效果。筆者曾多次使用 “模擬情景”教學法,引入廚房仿真工作情境,崗位分工,角色對應,注重觀念引導、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的有機結合。
4 拓展“創業基地+創業活動+綜合服務”的創業實踐教育體系
創業教育落腳點是社會實踐,要建成多功能的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將教育與創業基地建設、創業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及時跟進并提供創業綜合服務,才能有效地實施創業教育。
根據筆者學校烹飪專業學生的特點,結合現代餐飲市場,為學生建立校內校外相融合的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如校內“創業園”,以企業冠名,由學校授權管理,由企業、學校及成功申報創業計劃的學生家長三方按比例注入一定創業基金,這樣既宣傳了優秀企業文化和管理,也架起了企業、學校、家長學生的立交橋。此外,校內另一個絕佳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就是食堂,其生產相對穩定,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體驗經營模式,提高技能實踐,提升職業自豪感。“創業社團”“校內勤工儉學點”等也都是優良的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另外,取得政府支持,深化校企合作,政校企三方聯合,加大學校與星級餐飲企業或百年餐飲老店的合作,建設融專業教學與創業教育為一體的校外創業教育孵化基地,即政府給予餐飲企業優惠扶持政策,企業給予更為全面的烹飪技能技術指導,學生可到企業頂崗鍛煉,或承接企業部分生產任務。
在創業活動方面,除了開設前面提及的普識性活動外,考慮到烹飪專業的特殊性,學校大力支持和鼓勵學生展示創業實踐成果,開展了多樣化的創業實踐活動,如每年11月份會開展各年級“炫動美食節”活動;每年6月學生畢業前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畢業宴席作品設計展示”“烘焙作品展示”;“端午粽子節、中秋月餅節”等節日點心推廣展示預定會;鼓勵學生開發家鄉資源在校園內創業。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網絡科技日趨發達,網上購物正已逐漸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烹飪與電商跨專業融合開展網上創業項目形成了良好創業品牌,如“完美烘焙”已經有較好社會口碑,主營蛋糕供不應求。
當然學生在創業或創業體驗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候會是技能方面遇到了瓶頸,有時候是創業新鮮期過后的身心俱疲,有時候是業績下滑帶來的無措彷徨……這些都需要學校為學生打造一個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在筆者所在的學校,設立專門的“創業咨詢室”,竭力為學生創業團隊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心理輔導。
總之,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業教育思想觀念、原則方法,建設選修必修、理論實踐、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多層次、立體化、多學科支撐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中職創業教育實施策略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陳全寶.優秀中職學校應先行先試創新創業教育[J].職教通訊,2016(35):3.
[2] 程江平,莊曼麗.中職創新創業教育應回歸育人本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9):87-92.
[3] 吳德章.淺談中職學校創業教育實施途徑和策略[J].招生就業,2015(3):138-139.
[4] 劉茵.如何讓社會實踐成為創業教育課發揮作用的重要途徑[J].新課程,201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