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一方面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以應付期末考試和各種類型的國家英語考試,另一方面由于大學英語課程緊張,無法與其他課程有機結合,實現知識的貫通。使教學與實際運用嚴重脫節,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期望實現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的轉變,同時,通過提前制作視頻監督學生學習,緩解大學英語課程緊張的壓力。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使學生通過主動思考獲得相關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英語能力。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大學英語;公共課
【作者簡介】賀金梅(1976.09.16-),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財經大學 商學院。
【基金項目】2017年度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重點項目(2017jyxm0953):高校教務管理功能模塊優化研究——以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為例。
一、引言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人土風情和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傳統大學英語公共課的教學都是以課堂教材為載體,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重視大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大學生漸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英語水平比不上高中時的英語水平。大學公共英語也無法滿足“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怎樣才能使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具有人性化,能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本。毋容置疑,符合大學生實際情況并能提高大學生學習能動性、提高大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成為大學英語公共課的重要選擇。
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概述
1.涵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既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大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引向深度學習。
2.特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這種教學從外在表現形式上是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開展教學的;第二,“線上”教學是教學環節的必備活動;第三,“線下”的教學不是傳統課堂教學活動的照搬,而是基于“線上”的前期學習成果而開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學活動,是前期學習活動的延伸;第四,混合式教學活動“線上教學”拓展了教和學的時間和空間,一定程度上重構了傳統課堂教學。
3.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與傳統教學區別。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主要是老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講課,提問、布置作業、課后練習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教師把課堂中需要講解的基本知識點經過線上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計成多種形式,并以網絡平臺為載體,開展線上先導學習,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學習,并突出學習要點,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線下的學習情況進行班級學情分析和講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解答問題和總結學習經驗,能夠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有效性。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把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傳統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監控整個教學過程,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升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大學英語公共課混合教學模式設計
大學英語公共課混合教學模式的內容可以分為以下4個部分:課前準備、課堂互動、課后交流和課程評價。
圖1 大學英語公共課混合教學模式基本內容
1.課前準備。課前準備主要包括二個方面:一是課程規劃,布置下次課程內容,提前把下次上課內容的視頻放到大學英語課程交流平臺,做好下次上課內容的安排;一是制作好下次上課內容的視頻。對于布置下次課程內容,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的安排合理確定每次課程的進度比較簡單。制作視頻是線下課程開展效果好壞的一個重要保證,是授課的主要內容。視頻來源可以是來自其他高校完成的大學英語線上視頻,也可以是本校大學英語課程組老師在借鑒別人視頻的基礎上,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單獨制作,一般傾向于第二種視頻制作方法,這種視頻制作方法可能更符合本校學生的實際。
2.課堂互動。在課程規劃和制作視頻的課前準備階段后,要求學生上課前對于課程視頻進行認真的學習,對學生是否認真學習,是否掌握視頻內容我們可以通過課堂的快速小測來了解。小測的題目,都是和前面大學英語課程視頻相關聯的,比較簡單。這種小測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檢查對前面視頻短片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比較符合人類的記憶——快速地回憶、重復不久前所了解的內容,有助于降低新知識的遺忘速度。
根據快速小測的結果教師實施針對性的課堂講解,對于學生通過視頻已經熟練掌握的內容不再講解,對于學生似懂非懂的內容詳細講解,對于某些重點難點內容需要進一步的引申和拓展。
教師課堂講解后再針對本次授課內容進行課堂作業,這次課堂作業不同于前面的快速小測,課程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鞏固本次課程內容,因此課程作業題目比快速小測難度大,往往也需要學生把各段視頻內容貫通起來思考。對于完全掌握課堂作業的學生可以分組模擬大學英語課本上的內容,設置相應場景進一步的討論,更熟練的把握課本上的內容。對于課堂作業還沒有掌握的學生,教師因材施教使其理解和掌握本次課程內容。
3.課后交流。課后交流主要有三種方式:課后答疑、學習社區、課程維基和論壇。課后答疑會規定每次課結束后會在某個時間段在學校的某個教室進行,針對課程不明白的內容進行詢問和解答;學習社區可由教師牽頭制作,或由學生自主成立,是學生互幫互助的場所,用于線上視頻的上傳和下載、作業上傳提交、學生分組討論的場所,也是線上課程傳播口碑的重要途徑;最后,課程維基和論壇。課程維基可以在教師和助教的管控下,逐步構建以點成面的知識網,形成便于查詢、主題分明的字典式知識庫,而論壇基本是由學生發問,來反映課程中不易理解的難點,或學生發散思維引出的新問題。
4.課程評價。考慮到大學英語混合教學方式,平時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可以適當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最好是3:3:4的比例,平時成績占30%,期中考試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40%。平時成績主要來源于快速小測、課堂作業和論壇學生的提問,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成績主要來源于機考測試結果。
大學英語的測試模式我們可以借鑒國家相應英語考試的機考模式,這樣可以排除人為的干預因素。首先要求大學英語課程組的教師針對大學英語每章內容,準備測試試題,大學英語課程組組長審核和檢查測試試題;其次把這些難度近似的習題放到大學英語試題庫中,組建大學英語學習題庫;最后通過編制適當的計算機程序,學生隨機考試。這種考試模式一方面可以杜絕學生考試舞弊,提高學風,一方面督促教師更多的投入和充分的課堂準備,提高教風。
教師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創造學生價值和教師價值,實現雙贏。通過大學英語混合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實現從學習知識、組合知識向創造知識升華,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競爭優勢。我國高校應該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建設,借助國內外“線上”平臺展示優質在線大學英語課程,擴大高校的知名度,提升國內高校的國際影響力。對于地方型高等院校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好開放教育資源和“線上課程”,轉變教學理念,深化高等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夢令,梅汝煥,厲旭云.在線課程和現場實驗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5):173-177.
[2]趙引玲.改善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J].教育界,2012 (16):53.
[3]鄭瑤.基于“互聯網+”的電路實驗教學新方式[J].教育現代化, 2017(3):282-283.
[4]王竹立.“互聯網+教育”意味著什么[J].今日教育,2015(5):1.
[5]王娜.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4):18-19.
[6]李曼,趙睿,郭嘉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推進思考:以北京市西城經濟科學大學為例[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 2017(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