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
【摘要】運用“微電影”的形式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能夠在班級管理中引導學生進行以自我為主體拍攝的“微電影”,以此來提升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本文主要探討“微電影”與班級管理相結合、“微電影”與學生成長相配合的可行性,最后再探索班主任運用“微電影”進而研究出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徑。
【關鍵詞】微電影 班主任 德育教育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利用班級成長微電影,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時效性》課題成果論文(課題批準號:GS[2017]GHB0065)。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70-01
在高中階段,學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是有區別的,教師只有把兩者相結合,才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這是每一所學校都不斷需要探索的方式。尤其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面對著大數據、高科技的時代環境,面對著電腦、手機已經成為身邊不可缺少的交際工具的現實,如何在教學當中更有效地讓學生進行學習?如何更好地改善教師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方法?如何更有效地不斷提升學生德育內涵?運用“微電影”已成為了一種學生喜歡接受并在班主任管理中施之有效的方式。
一、微電影的主要含義
(一)“微電影”的主要時間段大概都是在三十分鐘左右,和普通的電影相比較,具有時間短、沖擊力大的優勢,這對于有些因學業繁重、環境受限的學生而言,是擁有著優勢的,能夠在短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情感體悟。
(二)“微電影”當中有很多的題材,其中的主題、話題都是屬于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而且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其實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是來自于日常生活——“從生活當中而來,又到生活當中去”[1]。
(三)學生高中三年的點點滴滴其實就是一部部最好的“微電影”,記錄下他們成長的軌跡,用以教育、感化,輔以適當的引導,對于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高中生是更有效的。
二、引領學生進行德育生活
班主任應該合理地運用“微電影”開展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在體驗的過程當中感受到生活當中的德育,在學習當中享受生活,在實踐當中探索出方法和途徑[2]。
(一)甄別“微電影”的內容
在“微電影”當中并不是所有的微電影都適合學生進行觀看,也不能夠讓學生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甄選內容當中,所以這就需要班主任能夠對“微電影”進行篩選,選擇出適合學生觀看還帶有著德育思想的“微電影”,能夠把那些德育內容更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微電影”帶進課堂,引入班級德育管理。
(二)確定學生觀看“微電影”的時間
班主任可以給學生觀看“微電影”和評論“微電影”的時間規定在班會的時候,或者也可以在其他班級活動的時候,來讓學生觀看“微電影”,讓學生能夠在觀看中獲得知識、獲得情感體悟。
(三)“微電影”活動的拓展
學生觀看“微電影”的時候,能夠通過“微電影”當中的生活場景,進而了解到其中的內涵,并把電影當中良好的德育習慣帶入到現實生活當中,以此方式來開展微電影的德育教育。
(四)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德育內涵
班主任可以在實踐當中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德育活動,讓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在實踐當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只有把德育教育和教學模式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知識。
1.“真實表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所喜歡的“微電影”進行點評,能夠把其中的主題以及各個元素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深入地感受,并要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給學生組織“微電影之我見”的影評展。
2.“劇本創編”的教學活動,現在有很多的學生都喜歡進行觀看微電影,而且在觀看微電影過后還喜歡自己去整改和創編微電影的劇本,因為微電影當中的情節也都是根據日常生活進行改編的,以此為創編的方向,讓學生能夠完全的享受創編過程。
3.“生活微顯”的教學活動,班主任可以讓學生用手機、攝像機等進行拍攝屬于自己的微電影,能夠演繹出自己的微生活。讓學生能夠在現實的生活當中感受其中的真善美,充分的了解生活當中的德育知識。
班主任通過組織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就是能夠不斷的激發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思考,讓學生懂得感恩,進一步地指引學生走向有價值、有意義的德性生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電影”作為新式教學模式出現在高中學校的德育教育當中,能夠讓學生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還能夠進一步地推動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只有高中教師完全掌握“微電影”教學技術,才能夠更好地在高中德育教育當中不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國艷.微電影——班級德育新途徑[J].班主任,2013(11):24-26.
[2]陳斌.班級微電影德育的實踐與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科技創業,2013(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