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用核心素養觀指導教學過程作用顯著,其能夠在向學生傳遞古詩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必備的核心素養。本文圍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相關內容展開,分析如何在核心素養觀下進行小學古詩審美教學,以提高古詩審美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觀;小學語文;古詩審美教學
一、 引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進程的加快,核心素養觀與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為了更好地在具體學科中踐行核心素養觀,提升小學語文古詩審美教學的有效性。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明確核心素養觀的內在要義及其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聯系,并探索如何利用核心素養觀提升小學語文古詩審美的教學水平。
二、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與古詩審美教學
核心素養是近些年來興起的新名詞,是一系列能力、品質的總稱,綜合表現為九大素養: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語文素養是以語文知識為基礎,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文積累、文化底蘊、審美情趣、思想道德、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融合。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小學語文學科和核心素養的糅合,其同時具備小學語文學科的特征和核心素養的特征。從整體上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作、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四方面內容,可分為基礎層、實施層以及操作層等三個層次。
古詩詞學習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部編教材中古詩文由124篇增加到132篇。古詩詞中所蘊含的韻律美、語言美以及意境美,決定了審美教學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內容,并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密切相關。古詩審美教學指導學生學習古詩的獨特語言形式,在積累文學知識的同時發展并提升自己的思維;學習如何鑒賞古詩,體會古詩的獨特美,受到情感熏陶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經過系統的審美教學后,學生不僅能夠積累知識,拓寬視野,還能夠提升思維品質、審美情趣以及文化品位,并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為自身人格的健全發展奠定基礎。
三、 核心素養觀下的古詩審美教學策略
1. 在讀誦中感悟古詩的韻律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核心素養相關理念,開展古詩審美教學,需要從操作層面著手,重視古詩審美教學中的聽說讀寫,尤其是誦讀能力的培養。語文課程標準在“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明確提出了“誦讀”的方法。誦讀是我國語文教育優秀傳統中一種有益于積累、有效提高語文能力的好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其認知還比較局限,對于很多古詩意境、美感并不能夠完全感悟。因此,小學古詩詞教學要以誦讀為主要手段,先讀通、讀懂,再讀出形、讀出韻,感悟古詩的韻律美。
比如,在學習《春曉》這一首古詩時,教師可先進行示范性誦讀,然后讓學生自由誦讀,引導學生發現本詩的韻腳“ao”,再指導學生讀出韻腳,感受古詩的聲律美。再如,學習《絕句》一詩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發現“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句中的“兩個”與“一行”、“黃鸝”與“白鷺”等詞語的對仗美,然后在反復的誦讀與涵詠中感受古詩的節奏與韻律美,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浸潤。在新時代背景下,不能夠僅僅將眼光放置在課內,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課外誦讀,豐富學生的誦讀素材。如學習《春曉》一詩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望天門山》《小池》以及《飲湖上初晴雨后》等古詩詞作為學生的課后誦讀資源,讓學生更好的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寄情于景類古詩的韻律美感,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 在對比中體會古詩的語言美
在核心素養觀念下,學生是古詩審美教學的主體,要想實現教學目的,讓學生體會到古詩的內在美感,教師要從實施層方面著手,盡一切可能調動學生的感知、情感、思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積累語言、加深感悟、活躍思維。古詩詞在遣詞用字方面,可謂有“兩句三年得”的細致,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這些“點睛”之筆。如《泊船瓜洲》一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可與“到”“過”“入”“滿”等字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綠”字之妙:既有色彩感——滿目綠色,又有動感——吹綠江南,更富情感——斗轉星移,何時還鄉?再如“僧推(敲)月下門”中的“推”與“敲”,也可引導對比、討論,體會詩人用詞的準確性以及古詩的語言文字之美。教學中還可以對現有古詩進行改寫創新。這樣不僅能夠達到注重古詩審美教學的目的,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熱情,讓學生從更深層次上學習古詩,欣賞古詩,并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3. 在想象中感悟古詩的意境美
古詩語言凝練,言簡意賅,古詩審美教學需要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去感悟詩中的意境。小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以詩句為載體,去聯想、去補充和創造,感受古詩的情、意、韻。如學習高鼎《村居》一詩,就可以運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引導學生想象“草長鶯飛、拂堤楊柳”的美麗春景和“兒童散學、忙放紙鳶”的快樂情景,這樣,詩中的意象就不再是一個個簡單又枯燥的詞語,而成了一幅幅色彩豐富、生動活潑的圖畫。當學生一有經驗不足,想象有一定困難時,教師可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如學習《送元二使安西》一詩時,教師通過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展示渭城朝雨美景與西出陽關、長路漫漫的景象,同時播放《陽關三疊》,用直觀的畫面激起送別的離愁,把依依惜別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韻律,學生往往能披文入境,融入詩情。
四、 結語
在核心素養觀念下,開展小學語文古詩審美教學工作,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的內在要義,明確語文核心素養與古詩審美教學之間的聯系。然后再立足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語言美與意境美,以此來踐行核心素養理念,提高古詩審美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洪玲,陳曉波.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楊建.古詩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探索[J].學周刊,2017,22:126-127.
作者簡介:林彩云,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區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