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的推行要求數學教學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就要尊重學生的發展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教學,保證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學習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重視這一階段的教學。隨著新課程的推行,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中落實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根據實際的教學過程和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運用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式推動小學數學的新發展。
一、 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
數學思維能力是在思考解決數學問題時運用數學特定思維的一種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學生運用數學思想和邏輯能力展開想象,并解決問題,對具體數學問題辦法進行歸納總結,并從中發現解決數學問題的規律。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缺乏足夠的生活閱歷和知識儲備,就影響了其數學邏輯思維的提升,再加上學生在知識學習和理解上的差異性,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照顧到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通過調整教學進度和難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理解與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提供條件,實現了數學知識和實際數學問題的統一,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措施
(一) 科學引導學生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習還是一種啟蒙,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和能力水平上的差異還不太顯著,主要是學習進程中學生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的差異,其次是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其思維方式的影響。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都有非常強的求知欲,好奇心比較重,所以教師就要利用他們的這個性格特點,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同時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和學生性格特點聯系起來,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差異和思維差異,科學引導學生思考,并結合其不同的思維結果,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做這樣一道題時:總共有雞和兔子6只,其中腿有20只,求雞和兔子的數量。教師在講解時就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保證基礎階段的小學生可以明白理解,引導學生把握其中的切入點,并耐心處理學生的不同思維間的差異,發揮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分析不同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可以發散其思維。而且教師要及時地鼓勵學生,讓他們可以打破常規思維方式進行創新,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奠定其數學學習的堅實基礎。
(二) 加強師生間互動
數學學科的結構比較復雜,學生要具備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這是小學數學開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加強和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簡便運算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計算幾個看起來比較復雜的問題,像7×10+2×10,8×2+10×2等,教師快速地計算得出答案,就可以讓學生產生試一試的欲望,進而開展下一步。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討論,并觀察規律,鼓勵學生探討更加便捷的解題方法,最后和之前進行乘法的運算比較,教師再講解簡便運算的規則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思考。而且教師還可以基于此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答題比賽,加深學生對該運算規則的熟練度。當然,教師也可以運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教學,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并逐一指正其討論結果,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
(三) 與實際相聯系
數學教學要和生活實際相聯系,不能與實際生活孤立開來,要實現抽象問題的生活化和實際化,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局限于書本教材內容和考試要求限制,必須要強化學生的數學實踐意識,可以給學生一些數學實踐任務,比如去統計計算3戶鄰居每月的水費和電費情況,數據一定要真實,并根據統計的數據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幫助鄰居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才可以感受到數學學習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強化其數學思維能力,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三、 結語
小學階段的知識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而且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在這個階段逐漸形成,這是日后生活學習的基礎,必須在小學階段就要強化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綜合能力。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能力開展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可以有計劃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終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陽金.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102-103.
[2]樊淑紅.論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212.
[3]王智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6(08):151.
作者簡介:李娜,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