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生清楚表達個人觀點的基本支撐,是實現數學思維與語料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精選教學內容,反復體驗語言魅力;結合生活實際,激發語言表達熱情;善用小組合作,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小學生在語料收集、語言組織方面都與成人具有一定的差距。也正因如此,小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更加具有提升的空間。因此,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實際需要,積極開發小學生的語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語言表達潛力,增強深層次的實踐體驗,積極建構語言知識體系,提高數學思維的層次和水平。
一、 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策略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生清楚表達個人觀點的基本支撐,是實現數學思維與語言材料的完美融合的重要途徑。但是如果這種數學教學中缺乏相應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導,那么學生常常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思維偏離主線,導致語言表達質量的下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指導,開發周圍語言資源,提高利用言語表達能力指導的效率,讓學生流利、全面地表達個人觀點。
第一,精選教學內容,反復體驗語言魅力。
閱讀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重要路徑,閱讀是學生素養積淀的重要支撐。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基礎、知識儲備,精選教材中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數學內容推薦小學生進行閱讀。如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時,小學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閱讀。比如,老爺爺昨天買了2個雞蛋,今天他買的是昨天的3倍,請你算出他今天買了幾個雞蛋?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理解題目中語言的嚴謹性,不斷體會語言的完整性,不斷領悟語言的邏輯性,進而形成個人的數學語感。看似老師無意中提出的一個小小的要求,卻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與數學文本進行深度對話。
第二,結合生活實際,激發語言表達熱情。
教育心理學表明,當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時,就會注意力集中,思維主動,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同時小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會面臨諸多數學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不斷學習數學語言、數學思維,激發個人的語言表達熱情。小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表達的意識,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比如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時,出示題目“王阿姨在購物網站訂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看到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會說出“一共有多少根?”這時,既鍛煉了學生的邏輯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部分學生會搶先回答“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是60。”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口頭表達的方式,既提高了思維的敏捷性,又提高了語言的組織能力。
第三,善用小組合作,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一個反映個人思維的鏡子。每個人的思維都是獨立的,每個人的語言也都是獨特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脾氣個性、思想狀態、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分組,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充分感受不同的數學語言,在互相交流的同時,增強自主表達的內驅力。比如,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以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自編應用題,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分享,增強對“倍的認識”的理解,碰撞出語言交流的火花,使學生感受到倍數的意義,進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出示題目“請利用12÷4=3這個式子,編一道應用題。”此時,可能學生會利用所學知識,立即進行發言。學生小美這樣說:“有一天,媽媽上街買來12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我和弟弟一起把它們用4次吃完,平均每次吃了多少個蘋果?”這道題語句啰嗦,要加以修飾。而學生小沫說:“我有12個蘋果,分四次吃完,平均每次吃幾個?”教師可以進行旁聽,引導小組的學生分析二位同學的語言,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分析語言的差異性,感受不同語言的魅力,引導學生提升組織語言的簡潔性、有效性、完整性。
二、 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目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語言組織的過程,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指導,讓學生自主建構語庫,掌握表達問題的方法,提高語言素養。
參考文獻:
[1]吳迎瓊.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促進思維訓練——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中內化數學思維的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四)[C],2016:1.
[2]李曉曼.淺談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與培養[A].2016年6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教育科學》組委會,2016:1.
作者簡介:魏高芳,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王石中心小學。endprint